(一)“十四五”规划发展愿景。一是推进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到2025年实现营收10亿元,二是实现安全环保绿色建造;三是取得显著创新效果;四是诚信履约提质增效,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五是打造更趋合理的人才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六是实现发展成果共享,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和内生动力;七是党的领导全面加强,为公司持续做强做优做大提供坚强保证。
(二)“十四五”规划发展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及上级集团重要决策部署,全面践行“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发展思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打造“百亿建安”“百年企业”为愿景,坚持改革创新,做优产业布局,做强商业模式,做实协同发展,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党的领导为保障,着力强基础、补短板、锻长板、育新板,筑牢企业发展根基,持续增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持续力和抗风险能力,努力建设成为行业一流高质量发展综合服务商。
(三)“十四五”规划主要措施及执行情况。一是聚焦党建引领,保障行稳致远。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组织路线,切实发挥公司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持续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及改革发展的难点、重点工作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实现党建责任制和生产经营责任制有效联动。营造好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切实提升企业凝聚力和干群认同感。二是聚焦体系治理,明确压实责任。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对标行业先进,解放思想,构建灵活高效、符合企业实际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明确管理层级职能定位,建立职责清晰、精干高效的管理体系。充分授放权,实现责权利对等,真正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聚焦区域经营,优化市场布局。立足行业,融入地方重大战略和集团产业布局,践行存量提效发展思路,大力拓展集团内外市场,巩固在矿山建设领域的行业地位;持续发力合肥等安徽城市市场,强化河南区域市场开拓,努力进入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市场,积极拓展民建、市政、新基建、环境治理工程等业务,力争形成多个项目集群区域;丰富营销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持续构建良好的市场生态圈。四是聚焦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动力。立足战略支撑产业定位,做精矿建传统业务;优化发展洗选运营,保障集团内部运营项目安稳落地,不断拓展集团外部市场;创新实践EPC工程总承包,提升项目质量;精心培育战略新兴业务,探索尝试开展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项目。五是聚焦安全环保,筑牢安全屏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环保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将安全环保作为核心价值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坚持责任落实为主线,进一步健全完善责任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环保风险管控,促进安全环保基础建设,突出安全环保文化氛围,为企业长治久安奠定基础。六是聚焦科技强企,转换发展动能。深入实施科技强企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项目建设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便捷化,达到高效、优质、低耗、少人目标;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健全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加快转换发展动能,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七是聚焦人才兴企,激发内生动力。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主动塑造“人才红利”,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切实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增加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八是聚焦项目管控,提升竞争能力。坚持“以目标为导向、以团队为模式、以计划为基础、以控制为手段、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按照“创品牌、增效益、出人才、积经验、优服务”的高标准管理要求,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全面推广“大泽经验”、“华府标准”,加强项目精细化管理。坚持推进项目模拟股份制等多种激励机制,合理放权授权,激发项目内生动力与活力,提高项目预期收益。切实发挥考核作用,调动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九是聚焦资源融合,促进优质履约。优化整合行业、市场、供需方等内外部资源,打造利益共同体,形成联合优势。建立项目经理资源库、专业人才资源库、专家资源库等多层次人才储备库,加快推进人力资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加强分包资源管理,通过考核评价、停用档案、黑名单制度等,凝聚优质供应商。加强资金管理,强化财务预算管控和资金动态管控一体化机制,提升资金效益,强化清欠过程管控,加快存货周转,保障企业权益。十是聚焦风险防控,严守经营底线。全面树立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提高政治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力促管理提升,持续强化风控管理,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建立法律风险监控制度,健全全面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增强防范和承受风险能力。
(四)转型发展成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红色引领、绿色服务、蓝色驱动、金色品牌”“四色工程”建设为支点,以党建联建为抓手,促进党建工作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实现由“内循环”向内外“双循环”的转变,聚合了项目建设合力,深化了大客户关系。紧跟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导向和资金流向,积极承接市政公用工程和公投项目,努力提升EPC等总包项目占比,从源头上提升了项目质量。进一步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入推进项目模拟股份制,建设“责权利”对等的项目管理机制体制,项目(厂)管理质量持续提升。做好机关部室改革,定岗定编,清晰部室权责边际和岗位责任,机关“管理、监督、协调、服务”作用明显增强。探索推进安全垂直管理,总结经验,堵塞漏洞,形成“安全为先”理念,持续推进了本质安全建设。通过深入推进企业转型发展,提升了企业合规管理质量,增强了抗风险能力,提质发展水平,保持了积极向上的稳健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