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保卫部以廉洁为盾筑牢企业安全防线

日期:2025-08-04 文章来源: 作者:陈提 点击数:


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守门人”,保卫部门的廉洁作风不仅是自身队伍建设的生命线,更是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隐形防线”。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孙凯提出的五项要求,为保卫部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唯有将廉洁文化建设与“保安全、护稳定”的核心职能深度融合,才能让“钢门铁岗”既防得住风险,又守得住底线。

廉洁建设对保卫部而言,从来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具体到每一次门岗查验、每一轮巡逻值守、每一项消防检查的实践命题。试想,若门岗执勤人员因“人情”放松查验,企业物资安全如何保障?若消防检查因“好处”隐瞒隐患,安全生产底线如何坚守?可见,保卫部的廉洁失守,直接意味着企业安全防线的崩塌。从这个意义上讲,孙凯强调的“协同联动”精准“滴灌”,恰恰点出了保卫工作的特殊性——廉洁建设不能脱离业务空谈,必须嵌入岗位流程、融入日常管理。

落实五项要求,破解“学用脱节”的难题。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不能停留在念文件、记笔记的层面,而要聚焦保卫工作的风险点精准发力。比如,针对公务车辆使用、各种物资采购、发放及管理等具体环节,必须要严格按照公司相关规章制度执行,同时,也要将“禁止收受礼品”细化为“执勤人员口袋清零”纳入日常监管。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也需跳出“大水漫灌”模式,对管理人员侧重“决策廉洁”教育,对一线队员侧重“流程合规”培训,让纪律要求真正与岗位责任“对表”。

党建引领为保卫部廉洁建设提供了“主心骨”。保卫工作直面基层、接触复杂,更需要发挥党组织的凝聚作用。在门岗设立“党员示范岗”,让党员在物资查验时带头“认制度不认人情”;在物资采购或发放中组建“党员监督组”,确保验收、发放环节“一把尺子量到底”——这种“党建+业务+廉洁”的模式,既能让党员在关键岗位亮明身份,也能以组织力量防范个人失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孙凯提出的“将廉洁要求融入干部管理”,对保卫部而言,就是要把“是否坚持原则”“是否顶住压力”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让敢抓敢管、清正廉洁的人有舞台。

协同联动是破解保卫部廉洁建设“单打独斗”困境的关键。保卫工作涉及辖区物资出入、消防安全管理等多个交叉领域,仅靠自身监督远远不够。建立“与职能科室互查、与职工群众共督”的机制,才能织密监督网络,才能真正实现“刀刃向内”。比如,与职能科室协同配合,深入基层对工资分配、三公开及物资采购、发放等工作共同督查;抽调消防检查人员相互交叉检查,让“隐蔽角落”的隐患无所遁形;精准实施值班领导接访、深入基层下访、领导班子随访“三访”制度,主动倾听职工诉求,高效解决职工难题,推动保卫部各项政策落实、服务优化、问题化解,持续提升职工获得感和满意度,不仅让每一名职工有了更为便捷的谏言献策渠道,更能让每名职工都能成为监督者和参与者。这种“大廉洁”格局,既体现了孙凯“各级齐抓共管”的要求,也让保卫部的廉洁建设有了更坚实的支撑。

精准“滴灌”的核心,在于对保卫岗位风险的精准识别。比如,门岗执勤、内外勤、零星物资采购等岗位的廉政风险点各有不同,不能用一套标准“一刀切”。对掌握物资放行权限的门岗人员,要重点防范“人情放行”,严格执行物资出门检查、验收等相关制度;对于薪酬分配,要严格落实公司及保卫部关于薪酬分配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严禁出现“假考勤、工资”行为;对负责采购的业务人员,要严防“利益输送”,严禁线下采购,对物资验收、发放环节要经多人签字确认。这种“岗位靶向治理”,正是对“分层分类”要求的生动实践。

守正创新则为保卫部廉洁建设注入活力。要把公司36年来的优秀传统与保卫岗位的特殊性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廉洁品牌。让“忠诚、公正、廉洁”的精神代代传;结合各科队办公区域,打造“廉洁”文化角,用“在岗一分钟,廉洁六十秒”的标语时刻提醒;将消防演练与廉洁教育结合,在模拟应急处置中融入“拒绝违规操作”的情景考验。这些既有新集特色、又接地气的载体,能让廉洁文化从“文件里”走到“岗位中”,真正入脑入心。

说到底,保卫部的廉洁建设,考验的是“把关者”的定力,彰显的是“守护者”的担当。当每一名保卫人员都能在门岗查验时坚持“制度面前无特例”,在消防检查时做到“隐患面前不手软”,在利益诱惑前守住“底线面前不含糊”,这支队伍才能真正成为企业安全的“钢铁防线”。这既是落实孙凯要求的必然之举,更是保卫部践行“保一方平安”使命的根本所在。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