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维修公司承担着煤矿综采设备维修的重要责任,不仅守护着矿井能源保供的安全,更关系着矿井一线采掘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在设备维修过程中一颗螺栓的紧固、一处液压系统的通畅、一次故障的精准排除,都直接影响着井下设备的安全运行。综采综掘设备,是现代化矿井稳产高产的关键环节,其健康状态是安全生产最基础、最关键的物理屏障。设备一旦“带病”运行或突发故障,极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如临深渊的危机意识和如履薄冰的警觉,坚决守护好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钢铁防线。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我们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这些论述字字千钧、振聋发聩,深刻揭示了“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一不可逾越的红线。
作为设备维修单位,安全红线意识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就要求我们要切实将安全置于一切工作的首位,深刻认识设备维修质量失守就是安全失守,检修质量不达标就等同于埋下安全事故的隐患。必须彻底破除“重生产、轻维修”“设备坏了再修”“抢工期、抢进度、轻质量”的错误思想,牢固树立“质量事故等同安全事故”、“提升设备维修质量就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核心理念。每一次设备维修作业,都是对安全的承诺、对生命尊严的守护。将安全红线意识融入设备维修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件,真正让安全发展理念在设备维修一线落地生根。
深耕细作,向管理要安全
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精神转化为确保设备本质安全的强大效能,关键在于构建一套科学、严谨、闭环的现代化设备维修管理体系。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系统思维推动维修工作的转型升级,从被动应急向主动预防、从经验判断向精准管理转变。
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彻底摒弃“设备故障后才修”的传统做法,建立涵盖设备选型、安装调试、日常维护、状态监测、预防性检修、故障分析直至报废更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从源头介入,严格把控新设备入矿关,确保其安全性能符合要求;在设备运行中,实施关键部件状态监测与劣化趋势分析,精准预测寿命周期,变被动抢修为主动预防性检修维护,防患于未然。
推行精准化预防性维修。基于设备运行数据和状态监测结果,科学制定维修计划,避免“过度维修”造成资源的浪费或者“维修不精准、不到位”埋下安全质量隐患。对采煤机截割部、液压支架立柱及电液控控制阀组等关键核心部件,制定更严格的检测标准和更换周期。对齿轮、轴承、浮动密封等核心配件要坚持选用“原厂配件”或是“名牌及质量信得过的配件”的原则,确保投用配件质量可靠。建立详尽的设备健康档案,实施“一机一档”精细化管理,让每一次维修决策都有据可依。
提升智能化检修能力。积极拥抱新技术,大力推广智能化诊断工具的应用。引入各类先进分析仪、红外热成像仪、探伤仪、工业内窥镜等先进设备,对大型设备进行不解体“体检”;购置各类大小型先进的设备运行试验台,对检修完工设备进行精准模拟带载充分试运转,提前发现质量隐患,早发现、早排除,全面提升设备维修质量。推动维修大数据平台建立,通过对海量运行、故障、维修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找出故障发生的规律性特征,提升预测预警能力和维修决策的科学性。
构建严密质量追溯体系。维修质量是安全生产的基石,必须建立健全维修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确保责任可倒查。从维修任务下达、备件领用、工艺执行、过程检验到最终测试验收,每个环节都进行清晰记录、责任到人。严格执行维修过程中的技术标准和工艺流程,特别是对涉及安全闭锁、制动等关键功能的维修,必须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证,确保万无一失。建立维修质量使用过程终身负责制,倒逼维修人员、质量检测人员精耕细作、精益求精、严格把关。
培根筑魂,筑牢思想防线
设备维修人员是落实设备质量标准,承担设备检修责任的核心要素。维修人员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安全强烈的敬畏之心。规矩意识和安全文化建设要始终贯穿于设备维修队伍培训的全过程,让安全意识与质量意识一起成为每个设备维修人的自觉行动和价值追求。
要深化安全技能培训。针对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比例不断提升的趋势,培训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不仅要强化液压、电控、机械等传统维修技能的持续提升,更要重点加强智能化控制系统、电液控技术、变频驱动系统等新知识、新技能的专项培训。定期开展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特别是那些因维修不到位、检查不仔细、违章操作导致的设备故障案例,让员工深刻理解“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安全真谛。
要培育严谨安全作风。在各基层维修车间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强调每一次诊断都要精准无误,每一次拆装都要一丝不苟,每一次紧固都要达到规定要求,每一次调试都要反复验证。坚决杜绝“差不多”“凑和着”的思想,培养员工对规程标准的绝对遵从习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及时发现重大隐患、提出有效安全改进建议、在紧急抢修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班组给予重奖,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的浓厚氛围。
要压实全员安全责任。清晰界定从维修负责人、技术主管、班组长到一线维修职工的岗位安全责任,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建立“网格化”安全管理模式,确保每台设备、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安全责任人。严格执行安全绩效考核,将安全绩效与个人收入、评优评先发展紧密挂钩,实行“一票否决”,激发员工主动履责的内生动力。
设备维修是能源保供战线的“幕后英雄”,设备维修单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科技赋能的创新手段,扎扎实实筑牢设备可靠运行的钢铁防线,才能让矿井生产一线的钢铁洪流真正成为矿工安全的坚实依靠,让井下奔涌的“乌金”承载着平安的希冀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