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推荐 > 正文

上好“新集第一课”:在能源报国的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

日期:2025年07月24日 07:30 文章来源: 作者:樊春立 点击数:

当一批批95后、00后新员工走进新集公司的各个厂,他们手中接过的不仅是入职手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能源报国使命。作为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双百行动”年度考核中的“标杆”企业,新集公司36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的奋斗史,更是一代代新集人用汗水书写的创业史诗。“新集第一课”作为新员工入职教育的重要载体,既要讲清楚企业从无到有的创业故事,更要传递“与企业共成长”的价值追求,让年轻一代在了解历史中坚定信念,在传承精神中勇担使命。

创业:从淮河之畔崛起的“能源新星”

1989年12月,在安徽省凤台县城西乡村的一片荒滩上,新集矿区开发建设拉开序幕。当时的创业者们面对的是“地上无寸土,地下全是煤”的艰苦环境,却喊出了“六年建成千万吨级矿区”的豪迈誓言。他们住草棚、喝井水,用扁担挑起设备,用双手挖出第一桶乌金,最终以“6年零6个月建成年产660万吨生产规模”的速度,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新集速度”“新集经验”“新集模式”,成为当时全国煤炭行业改革的一面旗帜。

这份创业激情里,蕴含着新集人敢为人先的创新基因。作为全国第一家运用市场机制建设的现代化煤矿,新集能源在建设初期就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通过发行债券、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解决资金难题,开创了“滚动发展、自我积累”的新模式。1999年,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成就展上,公司作为煤炭工业改革的典型代表,荣列“十项第一”,其发展模式被写入《中国的能源政策》白皮书,受到胡锦涛、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老一辈新集人用“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拼搏精神,在淮河之畔筑起了能源高地。如今,当新员工走进公司展厅,看到那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依然能感受到照片里创业者们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对事业的执着,对未来的笃定,更是对“能源报国”初心的生动诠释。

改革: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的“国企样本”

2016年9月,一则重磅消息引发行业关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将持有的新集能源30.31%股份无偿划转给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这起重大资产的重组,不仅是央企优化布局的战略举措,更是新集公司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划转完成后,公司正式更名为“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开启了新征程。

改革从来不是轻松的选择,而是破茧成蝶的勇气。面对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严峻形势,新集公司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推进改革:关停枯竭矿井,分流富余人员,剥离非核心业务,同时大力发展煤电联营。2018年,公司板集电厂(2×100万千瓦)一期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成为我国百万千瓦级煤电一体化工程首次获此殊荣的项目。2022年,公司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2023年在“双百企业”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改革成效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

改革之路,也是创新之路。新集公司在行业内率先推行“市场化经营机制”,建立“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三项制度改革体系。通过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完善“113511”公司治理制度体系,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如今,当年轻员工在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操作远程控制系统时,他们或许不知道,正是一次次改革突破,让这家传统煤企实现了从“人拉肩扛”到“智慧矿山”的跨越。

发展:从“单一煤炭”到“三业协同”的“绿色答卷”

走进新集公司的调度指挥中心,电子屏上跳动的数据勾勒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轨迹:煤炭资源总储量101.6亿吨,5对生产矿井核定产能2350万吨/年,控股在运在建煤电总装机798万千瓦,2024年净利润23.71亿元,同比增长12.39%。这些数字背后,是新集公司从“挖煤卖煤”到“煤电联营”再到“新能源布局”的转型升级之路。

在安徽省生态环境厅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中,新集一矿、二矿被评为“环保诚信企业”,阜阳矿业、利辛发电获评“环保良好企业”。公司投资建设的板集电厂采用世界先进的超临界机组,供电煤耗低于国家标准,成为“煤电一体化”绿色发展的典范。2023年,新集能源入选“中国乡村振兴企业500强”,在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走出了一条协调发展之路。

面向未来,新集公司正沿着煤炭、煤电、新能源“三业协同”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方向阔步前行。上饶发电、滁州发电、六安能源等项目加快建设,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有序推进,预计到“十四五”末,煤电及新能源控股总装机规模将超过1000万千瓦。从淮河之畔到长江沿岸,新集人用行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华东地区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贡献“新集力量”。

传承:让“与企业共成长”成为靓丽的“青春色彩”

“忠诚、求实、创新、奋进”——这八个字的中煤精神,早已融入新集人的血脉。在新集公司的发展史上,从不缺少与企业共命运的感人故事:老矿工王师傅在井下一干就是30年,见证了从炮采到智能化开采的全过程;青年工程师小李扎根板集电厂,带领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题,让国产百万千瓦机组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正是这种“企业兴我荣,企业衰我耻”的共同体意识,让新集能源在市场风浪中屹立不倒。

对于新入职员工而言,“与企业共成长”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指南。在新集公司,大学生入职后可享受“六险两金”“安家费”“学历津贴”等福利,通过“见习业务员—主管—中层干部”的晋升通道实现职业发展。公司职工培训中心创新“四精准”培训模式,年培训超万人次,让员工在学习中提升技能,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这里,个人的奋斗与企业的发展同频共振,每个人的梦想都能找到绽放的舞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集公司正以“建设华东地区多能互补、绿色低碳、智慧高效、治理现代的能源示范企业”为目标,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潮中勇立潮头。年轻的新集人当以史为鉴,在了解企业36年创业史中汲取力量;以梦为马,在构建“三业协同”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中施展才华;以志为帆,在能源报国的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相信当“新集第一课”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必将成长为支撑企业未来的栋梁之材。

淮河潮涌,薪火相传。从创业初期的“拓荒者”到新时代的“追梦人”,变的是岁月流转,不变的是新集人对事业的忠诚与热爱。愿每一位新员工都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在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的道路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奋斗足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