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9年的淮南,空气中弥漫着煤灰的苦涩,仿佛连呼吸都带着沉重的历史感。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却正经历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困境——坐在煤山上却缺煤烧,住在电厂边却没电用。时任淮南市市长宋长汉,站在由煤矸石堆成的小山上,目光穿过灰蒙蒙的天际线,心中燃起了一团不灭的火焰。在市委常委会上,他拍案而起,掷地有声地宣告:“我们淮南人,要建自己的煤矿!”
这一声宣告,如同惊雷般炸响在淮南的上空,也拉开了新集矿区36年传奇的序幕。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最初只有210万元启动资金的地方煤矿,会在未来的岁月里,书写出一部中国能源改革的壮丽篇章,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试验田,更成为新时代能源革命的排头兵。
破茧:与时间赛跑的新集传奇
时间回溯到1984年的秋天,淮南市政府与一四七队签订了一份再打4个孔的承包合同。为了保证质量,丰宗锦与一四七队的总工周继奋、地质工程师金瑞成,共同商定了详细的钻探方案。第一钻,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与梦想,按照1983年原定方案进行,以7线为主导向南追索,先钻阜淮铁路北侧的708孔。
1984年10月16日,钻机轰鸣,正式开钻。仅仅12天后,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钻机在156米处就穿过了冲击层,直接钻进了含煤地层。在260米处,他们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主采煤层,煤厚达4.8米,下伏煤层完整无缺,赋存较浅,构造简单,储量丰富。这一钻,不仅找到了新集煤田,更找到了淮南能源自主的希望之光。
从此,新集的建设者们便开始了与时间赛跑的征程。没有大型机械,他们就用铁锹洋镐人拉肩扛;缺少专业队伍,他们就请来退休老矿工当技术顾问;资金短缺时,总经济师廖多荪更是把办公桌搬到了银行信贷科,硬是用坚韧不拔的毅力磨来了救命钱。1996年,当第一列满载新集煤的列车驶出矿区时,这个仅用6年半时间就建成的现代化矿区,打破了煤炭行业新井建设的所有记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在贺电中高度赞扬:“新集经验要全国推广!”
蝶变:改革深水区的破冰之旅
走进新集档案馆,1997年的党委会议纪要泛黄纸页上,依然能感受到那个转型年代的灼热温度。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寒流中,新集人没有退缩,而是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他们先后建成了全国第一对数字化矿井刘庄煤矿、国内首对智能化矿井口孜东矿、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板集电厂。从新集速度、新集经验,到公司A股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再到入选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双百企业、国有企业转型数字化示范企业,新集事业如同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经历了成长的阵痛后,终于展翅飞翔。
在改革的道路上,新集人不惧艰难险阻,不回避矛盾与挑战。他们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啃硬骨头,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关闭落后产能矿井、压减法人户数、核销非法人公司、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每一项改革都凝聚着新集人的智慧与汗水。同时,他们持续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编制公司数字化转型规划,组建数字化工作专班,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新集人同样敢于尝试、敢于突破。新集一矿率先推广使用综采放顶煤先进技术,成为两淮煤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新集二矿建井过程中创造性地实施“素砼井壁技术”,成功开采1煤,打破了公司单一的产品格局。刘庄煤矿、板集煤矿分别获评国家和省级智能化示范煤矿,板集电厂更是获得了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和全国5G应用征集大赛二等奖。
腾飞:新时代的能源革命答卷
2022年以后,新集公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他们实现了煤电联营和煤电与新能源的联营,在建在运装机容量近800万千瓦,获取新能源建设指标170万千瓦。公司由单一煤炭企业,发展成为煤电企业,企业规模、抗风险能力、盈利能力全面增强。预计到2026年上半年,随着在建电厂相继投产,“两个联营”将全面落地,企业资产将达到600亿元。新集公司的发展之路,如同一条腾飞的巨龙,在江淮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的能源答卷。
在上饶电厂建设工地的探照灯下,一帮90后、95后的技术员正在图纸上勾勾画画,助力国内新一代领先型1000MW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机组的建设。千米井下,刘庄矿业的盾构机小半径U型转弯巷道月进尺161米,创造了两淮地区断面最大、转弯半径最小、弯道进尺最高纪录。原新集五矿的光伏板组成的蓝色海洋正在吸收冬日暖阳,等待着联网发电。这些场景,正是新集“三业协同”发展新格局的生动注脚。
传承:永不褪色的精神图腾
在新集创业史教育展馆里,退休劳模张师傅带着孙子辨认着新集精神鎏金大字。画面里,第一代建设者住窝棚、睡稻草的场景让少年瞪大了眼睛。他好奇地问爷爷:“你们当年真的是吃咸菜挖煤吗?”老人抚摸着墙上的老照片,眼角泛起泪光:“是啊,在这片土地上挖出了我们梦里的样子!”
这种精神传承在新集以独特的方式延续着。每年各单位的师徒结对仪式后,老师傅会把半辈子的经验和技术交给年轻的徒弟;年度表彰大会上五小发明获奖者与专家同台领奖;在智能化专班里90后程序员和70后老矿工正在联手编写智能巡检代码……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诉说着新集人不灭的精神图腾。
站在36周年的时空坐标上回望,新集的故事早已超越了一个企业的成长史。它是中国能源体制改革的微观样本是国有企业凤凰涅槃的生动实践更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砥砺奋进的精神丰碑。当板集电厂二期工程打下第一根桩基时,建设者们特意在混凝土中埋入了1989年的矿区规划图——这是跨越时空的对话更是面向未来的宣言。
从新集速度到新集质量从黑色革命到绿色转型36年风雨兼程新集人用改革之笔将黑金传奇改写为绿能史诗。在每克煤、每度电、每束光里都镌刻着他们闯的精神、创的智慧、干的作风。这曲荡气回肠的能源壮歌终将汇入中国中煤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的交响在新时代的苍穹下永远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