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阜阳矿业的千米井下,总有一个身影步履匆匆,安全帽下的目光始终透着专注与坚毅。他是80后党员常健,阜阳矿业矿综安一队的“技术掌舵人”。自2017年入党以来,他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扎根一线,用青春与汗水书写着新时代煤矿工人的责任与担当。
攻坚一线:用担当诠释党员底色
2024年的晨光中,常健迎来了首个“硬仗”——140506工作面安装任务。作为党员,他深知“技术先行”的重要性,施工前扎进现场反复勘察,结合班组实际制定多套可行性方案。“咱们要打有准备的仗!”他在动员会上的话语掷地有声。面对新班组组建的挑战,他创新“老带新”结对模式,白天泡在井下现场示范操作,夜晚进行技术验证,仅用两周时间就让新班组蜕变为“攻坚利刃”。当工作面安全闭合的那一刻,职工们看到的不仅是整齐的设备阵列,更是一名党员用行动树起的“标杆”。
创新突围:在地压下“智”取安全高效
6月的140504工作面回撤现场,众所周知千米井下巷道压力大。常健站在大支架间,盯着变形的木点柱陷入沉思:“传统工艺耗工又耗材,必须改!”他带领业务骨干夜以继日实验,大胆提出“掩护式支架超前支护”方案。有人质疑:“咱这儿地压这么大,能行?”他拿着测算图纸反问:“不试永远没答案!”从支架选型到工序优化,多次调整方案,终于让掩护式支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站稳了脚跟”。这项创新不仅让职工劳动强度降低40%,更省下近10万元木点柱材料费用,成了矿区津津乐道的降本增效典范。
从安装到回撤,从晨光熹微到灯火阑珊,常健用80后党员的热血与智慧,在千米巷道里刻下了奋斗的年轮。他常说:“井下的活儿苦,但想想头顶的党徽,就有使不完的劲。”这位扎根煤海的“技术先锋”,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煤矿工人的初心——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创新握在手里,让党旗在生产一线高高飘扬。在阜阳矿业的发展蓝图上,他的故事,正是无数基层党员“实干筑梦”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