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北大地深处,一座现代化矿井正以独特的“家”文化理念书写着新时代国企党建的生动答卷。刘庄矿业党委创新构建“兴家”工作体系,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让支部书记成为引领发展的鲜明旗帜,使党员化作闪耀煤海的璀璨星辰,形成了“支部一团火、书记一面旗、党员一颗星”的生动局面。
支部燃起“家”火 打造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
在千米井下,33个党支部如同33团跃动的火焰,以组织力提升带动生产力突破。东区掘进党支部盾构项目开创先河,掘进效率较传统硬岩炮掘提升57%,创下单月推进371米好成绩,并创造了“盾体直径最大、组装硐室最大、井下吊装安装最重、首次转弯半径最小、拐弯期间月单进最快”5个“两淮之最”。
在阵地建设上,刘庄矿业党委专注于“五有阵地”标准化党支部的构建。走进任何支部活动室,党旗、入党誓词等党建元素规范统一。着力打造“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基层党支部书记集中统一办公。通过集中办公和资源整合,职工办事流程从繁琐的“爬楼找人”简化为“一站办结”,跨支部协作形成联动机制,确保职工诉求能够得到实时响应。这一系列“硬核”建设举措的背后,彰显着刘庄矿业党委“把支部建在连上”的坚定决心。近年来,刘庄矿业党委按照“应建尽建”原则,将支部设置与生产单元精准匹配,逐步优化“一区队一支部”建设,让党的组织体系如神经网络般深入矿井肌理。
书记高擎“家”旗 锻造担当有为的先锋标杆
“凌晨五点半的巡查路线,是书记们用脚步丈量出的安全防线。”在矿区,支部书记们身兼“家长”与“旗手”双重角色。建立“入井+班前会+巡查”多元考核体系,全面提升党支部书记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
在“暖家”工程实施中,支部书记们更是化身“知心人”。开展宿舍谈心谈话,通过谈心谈话,发现并解决职工生活中、工作上的急难愁盼问题。建立“重点人员”帮扶档案,支部书记依据档案信息,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有事找书记”在刘庄矿业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的行动指南。创新在各基层区队张贴“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便民服务牌,构建多层次工作平台,形成畅通“信访网电”四位一体话语渠道。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暖家”建设,让基层党支部真正成为凝聚人心的“温暖火炉”,也实现党支部书记“一面旗帜红一片”的先锋效应。
党员闪耀“家”星 激活基层治理的红色细胞
在百米井下,562名党员如同点点繁星照亮煤海。组织党员立项攻关,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主力军作用。由党员技术骨干带头形成课题攻坚团队,着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采煤机冷却水引流装置”等一批创新项目成果持续涌现,矿井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的“脉动”尤为强劲。
在深化党员示范引领过程中,刘庄矿业党委依托党员技术骨干领衔的“揭榜挂帅”机制,创新构建“党员大师工作室”红色阵地。以赵子龙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标杆,辐射成立胡本永劳模创新工作室,杨勇、樊远锦、周成林技能大师工作室,将党小组建在技术攻关链上。多年来,刘庄矿业党委将个体党员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团队创新势能,形成“一人领跑—团队攻坚—全员受益”的协同生态,累计“五小创新”“双创”“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等百余项。
在筑牢矿井安全生产防线的实践中,刘庄矿业党委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红色动力扩展到矿井安全生产的各个角落。在关键岗位、重点区域以及重要工作中,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服务队、党员示范岗和党员突击手,营造全员参与、全员关注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确保“党员身边无违章、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违纪”。这种“星火燎原”效应,使党员真正成为矿井安全生产的“定盘星”。
党支部的“火”、书记的“旗”、党员的“星”深度融合,催生出强大的发展动能。站在新起点,刘庄矿业党委将继续深化“家”文化内涵,让每个支部都成为燃烧的熔炉,每名书记都成为引领的先锋,每位党员都成为闪亮的坐标,在新时代矿井高质量发展征程中,谱写更加壮美的党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