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丨谷雨时节话新集:能源长河里的天人哲思

日期:2025-04-20 文章来源:宣教中心 作者:樊春立 点击数:

时值谷雨,天地氤氲,细雨润物无声。这一古老节气既承载着“雨生百谷”的农耕智慧,亦暗含“物极必反”的东方哲思。当新集公司的煤电机组在江淮大地轰鸣运转,利辛发电的冷却塔与江淮春雨相映成趣,现代能源的脉动竟与千年节气智慧奏响时空交响,演绎着一场工业文明与传统哲思的深层对话。

谷雨之润:能源长河的生生不息

《齐民要术》有云:“三月中,雨雪时行,可种禾稻。”古人对天时的敬畏,在新集公司2350万吨煤炭产能中焕发新生。刘庄矿业的综采设备深入千米井巷,如同古人以耒耜开渠引水,在时光长河中延续“食为政首”的永恒命题。年报中23.93亿元的净利润,不仅是数字的跃动,更是“仓廪实而知礼节”的现代诠释——能源的丰盈,滋养着文明的根基。

2024年,利辛发电二期工程投产,恰似谷雨时节的及时雨。两台660兆瓦机组如钢铁秧苗扎根皖北平原,将黑色原煤转化为金色电流,在特高压电网中奔涌成新时代的“江河”。煤电联营的智慧,暗合《周易》“穷则变,变则通”的变革之道,让传统能源在清洁转型中破茧重生。

节气之变:转型发展的阴阳平衡

谷雨居于春夏之交,昭示物极必反的易理。新集公司“三业协同”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推进,恰如顺应天时的农事更迭。利辛南部一期1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破土,新集五矿的光伏板阵列次第铺展,重现《淮南子》“阴阳大化,风雨博施”的宇宙图景。

环保投入的持续加码,是古训“斧斤以时入山林”的当代实践。新集二矿的九久亭外,新绿萌发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萍始生”的物候遥相呼应。生态修复区的潺潺清流,让煤矿巷道与田间阡陌在生态文明层面握手言和,诠释“天人合一”的永恒哲思。

耕耘之道:工业文明的田园牧歌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新集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亦如节气般精准预控风险。智能巡检机器人穿梭矿井,似戴叔伦笔下“归来日尚早,更欲向芳洲”的勤勉农人;“五必清、六必访、七必谈”的人文关怀,则化作钢铁森林中的温情诗篇,为冷硬的工业肌理注入人性温度。

利辛发电的集控室内,年轻工程师紧盯污染物实时数据,恍若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的现代翻版。当发电机组热效率突破45%,数字背后是工业文明对“春种一粒粟”的极致追求——精益管理,正是“深耕易耨”在新时代的演化。

长河星火:文明传承的永恒密码

《吕氏春秋》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新集公司布局的千万千瓦级能源矩阵,恰似能源长河中的都江堰。上饶电厂的冷却塔矗立于鄱阳湖畔,不仅是工业奇观,更是《天工开物》“膏液篇”的续章。古老“坎坎伐檀”的吟唱,与特高压电网的电磁嗡鸣,共谱文明传承的交响。

企业ESG报告中,2.1亿元环保专项资金如杜甫笔下“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浸润“绿水青山”理念。煤矿涌水经多级净化汇为生态补给水,恰似沧浪之水的现代重生。站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回望,新集从2350万吨煤炭产能到798万千瓦电力装机的跨越,跃动着“赞天地之化育”的文明自觉。

春夜雨丝轻抚矿区新栽的香樟,恍惚间,《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古老节拍,正随着能源革命的浪潮焕发新生。这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或许正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的终极密码——以敬畏顺应天时,以创新续写传承,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探寻人与自然的永恒和解。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