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是企业的灵魂灯塔
在皖赣大地,一座座高耸的井架和冷却塔如同时代坐标,见证着新集公司从创业初期的“新集速度”到如今构建“三业协同”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壮阔征程。这里的矿灯不仅照亮了千米井巷,更映照出国有企业作风建设的深层肌理。当今煤炭行业面临能源转型与改革阵痛的双重考验,作风建设已不再是简单的纪律约束,而是关乎企业存续的精神基因。回望新集公司三十六载发展史,“艰苦奋斗、改革创新、争创一流”的新集传统如同不灭的矿灯,始终指引着这支能源铁军破浪前行。
新集传统:作风建设的精神富矿
在百米井下,老矿工们至今传颂着创业初期“啃咸菜、住草屋”的故事。这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早已融入新集人的血脉,化作“思想铸魂、素质提升、文化滋养、环境整治”四大工程的实践。班子成员带头撰写理论文章,基层党支部深入实施党建项目化,机关部门推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的效能革命,这些具体而微的作风细节,构成了新集公司特有的精神图谱。
在利辛矿业,“党建红”品牌将党徽嵌入矿工帽设计,实施“五必清、六必访、七必谈”思想政治工作法,让作风建设的温度穿透岩层。新集一矿的安全文化长廊里,2500多个日夜的安全纪录不是冰冷数字,而是“安全理念与职工思想融合,安全文化与生产经营融合”的生动注脚。这些实践印证:优良作风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于矿井深处的生命自觉。
作风之弊:暗流涌动的三重危机
在企业年利润成功突破37亿元这一重要里程碑之际,我们注意到,部分干部在成绩面前出现了松懈情绪。作风的堤坝一旦溃败,往往源于思想上的微小漏洞。作风问题有一些新表现,职责履行不够到位,各类检查评估考核内容较多,科技创新工作则停留在“引进设备即智能化”的认识误区。一些年轻干部对“马上就办”的理念产生了误解,将其曲解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背离了“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境界追求。
破局之道:刀刃向内的三重革新
破解作风顽疾,需从三个维度构建“精神-制度-实践”的立体防线:
重铸精神坐标,激活红色基因
当新集二矿职工在井口庄严宣誓,当利辛矿业的亲情安全家书飞入千家万户,作风建设便有了情感支点。要持续深化“我们的节日”“道德讲堂”等文化载体,将“信物征集”“劳模留影”等特色活动转化为新时代的作风建设教材。领导干部更应学深悟透“新集创业史教育展馆”里的奋斗密码,用改革发展中心工作诠释党课,架起理论与实践的精神桥梁。
扎紧制度篱笆,构建长效机制
新集公司已形成作风管理体系,下一步需在“三个延伸”上发力:将作风考核从机关向一线延伸,建立采掘区队作风建设指数;将监督触角从“八小时内”向“八小时外”延伸,完善干部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的评估机制;将问责机制从事后追责向过程防控延伸,运用大数据分析作风风险点。
锻造实践利器,推动知行合一
面对盾构机技术攻关、智能干选工艺改造等硬骨头,作风建设必须挺进主战场。可借鉴“党员突击队解决安全生产困难”的经验,在新能源项目建设中实行“作风承诺挂牌制”;将“青年志愿服务队助力安全生产”的模式复制到ESG体系建设,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淬炼作风。
让作风之光照亮转型之路
站在新集矿区开发建设进入36年的历史节点,新集公司的作风重塑关乎着构建“三业协同”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成效。当智能矿山的蓝光映照在《煤海华章》的字里行间,当《新集的年轻人》走向行业级的“四为四主”宣传思想文化体系,当“国字号”道德典型与“央企五十强”奖牌交相辉映,我们愈发清晰认识到:作风建设既是刮骨疗毒的自我革命,更是基业长青的基因工程。唯有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改革创新”的时代品格、“争创一流”的价值追求熔铸为新的作风丰碑,方能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续写“新集速度”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