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立秋”

日期:2025-08-08 文章来源: 作者:徐蕾蕾 点击数:

暑去凉来,秋天已至。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它是夏至与秋分之间的中点,标志着夏季的结束,秋季的开始。此时阳光逐渐变短,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温慢慢转凉,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古时分立秋为三候:“初侯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侯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常常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

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立秋时,古时民间有许多习俗。祭祀土地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啃秋瓜: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即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晒秋: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晒秋这一传统农俗现象。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夏已止笔,秋正起章。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