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集评论员文章丨戒“积弊”方能立新业

日期:2025年05月07日 07:53 文章来源:宣教中心 作者:樊春立 点击数:

——以斗争精神破作风之“劫”


苏洵在《六国论》中痛陈“赂秦而力亏”之害,直指六国败于“为积威之所劫”的怯懦。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会困于作风积弊的“软刀子”:表面是会议层层落实却事事落空,口号震天响却行动轻飘飘;本质是斗争精神弱化、责任担当虚化、为民初心淡化。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稍有松懈便会重蹈“弊在赂秦”的历史覆辙。

一戒“坐而论道”,警惕责任链条“空转”

苏洵笔下“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的妥协者,与当下少数干部“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的做派何其相似?有的部门将“安全发展”挂在嘴边,却对隐患整改一拖再拖;有的干部把“深入一线”写进报告,却让调研沦为“打卡留痕”。责任链条一旦“空转”,就如同抱薪救火——看似在“灭火”,实则在助长风险蔓延。作风建设首要在“实”,必须把“责任清单”压到神经末梢,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甩手掌柜”甩不动。

二戒“鸵鸟心态”,破除畏难避责“心魔”

燕赵“用武而不终”的教训,恰如某些干部遇矛盾绕道走、见难题就推诿的现状。安全生产中“事后补救”思维惯性难改,改革创新时“多做多错”顾虑挥之不去,这本质是斗争精神弱化的表现。苏洵警示“以地事秦”终将自取灭亡,今日若以“退让”求安稳,必会陷入“越让问题越多”的恶性循环。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鸵鸟心态”,建立“揭榜挂帅”机制,让敢啃硬骨头的干部有舞台,让真抓实干的劲头成风尚。

三戒“虚浮之气”,斩断形式主义“根系”

“暴霜露,斩荆棘”的创业精神,反衬出“数字出政绩”的虚浮之风。有的单位把制度修订当“文字游戏”,将考核指标异化为“台账竞赛”;有的干部把“说了当做了,做了当做好了”,让基层疲于填表报数。这种“虚浮之气”恰似“赂秦”的慢性毒药,看似不伤筋骨,实则腐蚀根基。要发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推行“一线工作法”,让干部从会议室走进采掘面,把精力从“纸面”转到“地面”。

四戒“特权思想”,筑牢纪律规矩“堤坝”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的败家子做派,对应着个别干部把岗位当“自留地”、把权力当“私器”的危险倾向。大量落马官员背后,工程项目中的“打招呼文化”,选人用人时的“小圈子生态”,都是特权思想滋生的温床。苏洵疾呼“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新时代更需以“纪律带电”破“破窗效应”。当以“啄木鸟精神”抓早抓小,用“大数据监督”织密防控网,让“勤快严实精细廉”蔚然成风。

作风建设从来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正如六国若能同心抗秦则“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今日唯有以斗争精神破除作风之“劫”,方能避免“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悲剧。戒积弊、树新风,当从此刻始——因为历史从不等待犹豫者,机遇永远眷顾奋进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