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煤炭行业正经历产能过剩、市场波动和绿色转型的多重挑战,市场低迷犹遇寒冬,破茧重生犹如黎明破晓。对于身处行业发展的“冰河期”与“破晓时”交汇点的年轻管理干部来说,即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成长的契机。只有让压力成为激发斗志的催化剂,让动力成为驱动创新的引擎,让能力成为夯实基础的基石,我们才能在行业变革的大潮中,勇立潮头,引领风骚。
正视压力 在行业周期中坚定信心
市场下行不是躺平的理由,而是苦练内功的窗口期。年轻管理干部应深谙“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之理,压力并非独木桥,而是淬炼韧性的磨刀石。一方面,年轻管理干部要摒弃“等靠要”的被动心态,勇于担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强调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在具体实践中,年轻干部需主动深入基层,扎实做好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成本控制优化及劳动组织调整等工作,从而在危机中精准把握破局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年轻干部需在重压下锤炼战略眼光,用冷静思考应对市场低迷,锻造逆周期成长的能力,视市场下行为能力提升的契机,在破旧立新中书写新时代矿山的突围篇章。
激活动力 以创新突围点燃发展引擎
冬天冻死的不是行业,而是停滞不前的思维。年轻干部的优势在于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这正是传统行业亟需的“破冰”力量。要警惕“温水煮青蛙”式的思维惯性,对因循守旧、求稳怕乱的保守心态保持清醒认知。动力不是等来的,而是靠主动作为创造的。动力源于破旧立新的勇气。年轻干部应敢于打破以往“经验主义”桎梏,将创新意识融入血脉,在各自分管领域大胆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模式,通过深入调研找准问题切口,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工艺,探索智能化开采等创新路径,让每个突破性尝试都能成为激活全局的支点,将“不可能”变为“新增长点”。当技术攻坚的锐气、制度赋能的底气、基层淬炼的地气相互激荡,便能点燃青年干部“建功必有我”的奋斗激情,为煤矿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锻造能力 在实战中锤炼过硬本领
温室中长不出参天大树,马厩里养不出千里马。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越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行业收缩期往往暴露出管理链条的锈蚀点,面对市场下行,我们需要的不是那些宏大的破局神话,而是脚踏实地,夯实业务基础的坚定决心——在刮板、托辊、螺栓修补中打磨成本意识,从运销调度表的波动中淬炼市场敏感度,细致梳理采掘工艺的冗余环节,在设备空转率里挖掘增效空间,这些看似平凡的基础能力积累,正是我们穿越行业周期,迎接挑战的真正力量源泉。年轻干部不缺理论缺实践,不缺学历缺经验,有的不善于解决实际问题,有的不擅长做群众工作,有的缺少担当作为的底气勇气,应该鼓励年轻干部多捧“烫手山芋”,多啃“硬骨头”,多当几回“热锅上蚂蚁”,在实战中锤炼过硬本领,不断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方能于风浪中稳舵前行,于逆流中破浪扬帆。
煤炭市场的周期性波动,既是挑战,也是行业优胜劣汰的机遇。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低谷都孕育着新的领跑者。对年轻管理者而言,当下的考验正是成长的阶梯。市场的潮起潮落终将过去,但低谷期培育的务实作风与抗压韧性不会褪色。待春暖花开时,这些悄然生长的内功便会显现出厚积薄发的力量,毕竟,寒冬里的每分深耕,都在为春天的破土悄然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