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实施人才强企 助推公司“三业协同”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5-03-07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部 作者:杜晓东 点击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关乎企业发展质量的决定性要素。公司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强化人才工作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推动人才招聘引进、培养开发及使用等各环节工作,取得了积极的工作成效,为公司“三业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强化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公司和所属单位两级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统筹谋划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以巡视整改为契机,制定印发干部管理办法、考核管理办法、竞争上岗工作管理办法、内部退养管理办法、因私出国(境)管理办法,重塑选人用人架构,夯实选人用人基础;修订完善员工招聘管理办法、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办法,规范员工招聘程序,构建“三层七级双通道”职级体系,畅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印发工资总额管理办法、经理层成员薪酬管理办法、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基于超额利润的专项薪酬激励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办法,为人才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抢滩人才招聘工作布局。面对复杂严峻的用工形势,坚持早谋划、早启动,抢抓人才布局,下好人才工作“先手棋”,人才招聘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大学生招聘“质”“量”创近年来新高。深化与煤电主体院校合作,统筹“线上+线下”平行作业,招录2024届大学生150人,其中煤电、新能源专业占比近70%。煤电、新能源专业人才引进成效显著。主动克服需求岗位多、时间紧,报名人数多、资质条件审核难度大、外调不配合等难题,借助第三方机构力量,定制个性化服务,引进成熟管技人才200余人,其中中层副职级高层次管理人才3人,副主管级及以上管理人才近30人,为公司煤电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井下岗位技能员工招聘取得预期效果。成立招聘工作专班,重点锁定省内及周边煤矿,集中优势资源加大政策宣传,集中组织面试考核,最终录用216人,其中熟练技能工人占比近90%,有效缓解了矿井生产一线用工紧张的局面。

自主开展人才素质提升。认真落实集团公司教育培训工作部署,全面推动年度教育培训工作计划,组织全体中层副职及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轮训,完成“四新”应用、班组长、卓越工匠等专项培训45期2600余人次,安全培(复)训1.3万余人次。坚持开展学历提升活动,公司教培委主动联系国家开放大学(淮南电大)、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为职工提供周到便利的服务,着力解决工学矛盾,定期督导推动落实,年度完成学历报名提升600余人。大力实施技能提升活动,坚持名师带徒,开展高技能人才研修交流,充分发挥首席技师、资深技师等技能大师的引领作用,带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年度培养技能人才1500余人,其中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近1200人,职工队伍素质显著提升。

持续提升选人用人质量。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认真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20字”要求及集团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部署,持续加强和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突出政治标准选人。多方面征求分管领导、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部门意见,多渠道了解政治表现,强化对干部政治素质的前置性审查,将政治标准落实到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坚决把政治上的“两面人”挡在门外;突出实干实绩选人。坚持实干导向、实绩依据,把急难险重任务、基层工作一线作为识人察人的重要考场,突出在基层和艰苦岗位锻炼人才,破除唯学历、唯资历,让真抓实干、踏实肯干、埋头苦干的青年建功岗位、成长成才,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加大新产业技术干部选配力度。结合煤电项目发展和建设工作需要,灵活采用内部推选、社会化公开招聘等方式,为公司电力事业部和所属发电企业选配7名中层副职级及以上专业技术干部,其中3人为社会化公开招聘的成熟专业人才。

激发人才队伍动力活力。认真落实“双百行动”改革工作部署,进一步深化薪酬分配改革,充分发挥薪酬激励效用。加大工资总额管控。以“一适应、两挂钩”为导向,构建由工资效益联动、效率对标调节和工资水平调控等共同组成、协调运转的工资总额决定机制,极大地调动了所属单位创效积极性。丰富薪酬激励手段,实施超额利润分享激励,进一步完善中长期激励体系,持续激发关键核心骨干活力动力。构建煤电板块薪酬分配体系。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与先进电厂进行对标,初步构建了兼具外部竞争性与内部协同性的煤电板块薪酬体系,为新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构建实施目标薪酬管理体系,坚持向生产一线倾斜,推动差异化精准分配、精准激励,职工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职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