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能褪色,但历史不会。它只是等有人翻开。”当这句台词在电影《南京照相馆》里响起,像一记重锤,敲在我的心上,也敲开了我对那段沉重历史的全新认知大门。
影片以1937年南京沦陷为背景,围绕吉祥照相馆展开。邮差阿昌、照相馆老板老金、演员林毓秀等一群普通百姓,原本只想在乱世中求生存,却因被迫为日军冲洗照片,意外发现了记录日军屠城暴行的罪证底片。从最初的慌乱,到后来坚定地守护底片,他们的转变让人动容。老金那句“照片不能再洗了,洗了就是汉奸,不洗我们就和照片里的人一样,把底片带出去,要带出去”,质朴的话语中满是坚定的信念。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无数为了正义和国家尊严而战的先辈们的身影。
电影里的每个镜头都在撕碎我对那段历史的认知。影片里被日寇活活摔死的婴儿,母亲跪地嘶喊“华华”,她不是在喊千千万万受难的中华民族儿女吗?王广海说:“日本人怎么会输呢?”林毓秀:“万一日本人 真的输了呢。”事实证明我们的先辈真的做到了万中无一的事,他们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一代人打了三代人的仗,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国泰民安。慰安所中,女性同胞们都穿着白色连衣裙,仿若纯洁的天使,镜头对准了身染脏病、浑身溃烂的士兵,让人一眼就看出谁是恶魔;在那个暗黑时代,真实的女性受难程度比电影残忍百倍,但镜头并未粗暴地聚焦于施暴过程或受害者的痛苦,而是以极具冲击力的留白,让观众明白那些历史。
影片中伊藤的扮演者,真正演绎出了典型的日式伪善,一边说给通行证,一边借刀杀人,这样既遵守了诺言,又杀了人,最后还要把背叛的恶行包装成仁义礼智信;有人觉得伊藤没死在照相馆很遗憾,其实是导演给了专属于他的死法,让亲眼看到他引以为傲的照片将日本的罪行公之于众,他的家族荣耀因此毁于一旦,精神肉体得到了双重摧毁,这才是真正的杀人诛心。
观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想起长辈们口中的往昔。小时候,听爷爷讲过太多战争时期的故事,虽没有影片里那般惊心动魄,但生活的困苦、对和平的渴望,是一样的浓烈。那时的中国大地,战火纷飞,百姓们在生死边缘挣扎,每一个日出都不知是否能平安度过,每一次与亲人的分别都可能是永别。
走出影院,阳光洒在身上,看着眼前繁华热闹、安宁祥和的街道,车水马龙,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影片中战火纷飞、满目疮痍的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今,我们能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能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能自由地追逐梦想,这一切的和平与美好,都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南京照相馆》不只是一部电影,它是历史的见证,是对遇难同胞的缅怀,更是对我们的警醒。它让我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曾经遭受的苦难。这样,才能告慰战争年代中逝去的英灵,才能让类似的悲剧永远不再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