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集评论员文章丨筑牢安全发展思想根基以全员责任共同体守护矿井生命线

日期:2025年06月24日 08:21 文章来源:刘庄矿业 作者:苏多云 点击数:

“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掷地有声的论断,深刻阐明了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和不可逾越的红线原则。值此2025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收官之时,“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的主题实践已在刘庄矿业深入开展。面对新时代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实现本质安全的关键基础,在于筑牢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核心的思想根基;实现本质安全的根本路径,在于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安全责任共同体。

两个至上的安全发展观:治理现代化的思想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是指导矿山安全发展的根本遵循与理论源泉。其核心要义集中体现在三个维度:

一是“生命至上”的价值内核。安全管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对职工生命权、健康权最有力的保障。一切生产活动、效率追求、经济效益,都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一最高价值目标。这一理念超越了单纯的经济效益观,推动企业发展价值观实现根本性转变,要求矿山治理体系必须将人的安全置于首位。

二是“红线意识”的底线坚守。安全生产是一条不可触碰、不容挑战的“红线”,既是法律制度、技术标准的刚性约束边界,更是企业道德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底线。任何情况下,安全投入不能省、安全监管不能弱、安全警惕不能松——将风险化解于未萌、隐患消除在成灾之前,正是“红线意识”的实践要义。

三是“系统治理”的方法指引。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完善涵盖思想教育、制度完善、技术支撑、投入保障、文化培育、责任落实等多维度的治理体系。唯有运用系统思维,统筹人的因素、物的状态、管理效能、环境条件,实现全方位综合治理,方能提升安全治理能力。让这一先进理念真正内化为全体刘庄人的价值共识与行为自觉,外化为矿领导层决策的根本遵循和日常管理的标尺准绳,是筑牢安全思想根基的关键所在。

风险预控与隐患治理:治本之策的本质要求

安全治理的最高境界是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正是对安全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风险辨识评估是源头治理的起点。需紧扣刘庄矿业独特的开采条件、工艺特点、设备现状及灾害威胁,动态化、常态化开展全系统、全流程风险辨识,特别关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应用可能衍生的潜在风险。风险辨识评估结果要简明实用,直接指导现场管控措施制定。

隐患排查是将静态风险分析转化为动态安全管控的关键环节。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做到“专常结合”。“专”即组织专业力量,严格对标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开展定期专项排查;“常”即推动日常化检查,鼓励班组自查互查、岗位巡查、风险隐患“随手拍”。核心在于建立闭环管理机制,对重大事故隐患实施挂牌督办,确保真查实改、动态清零。

“个个会应急”则是筑牢事故防线的最后一道兜底屏障。应急管理同样需要关口前移,重在能力建设与机制保障:应急预案要突出实用管用、简明易懂;应急演练要聚焦暴露问题、磨合机制、提升能力,尤其要以“现场应急实战能力”为重点,确保培训演练覆盖全员、贴近实战、注重实效。

营造“尊崇安全、遵章守纪”的文化新风

在新发展阶段,“守规矩”被赋予更深层内涵——它是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是恪尽职守的责任担当,是规范操作的行为自觉,是令行禁止的执行刚性。要深入挖掘这种深层价值观的时代内涵,通过安全文化长廊展示、典型事故案例深度剖析、一线安全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安全主题微视频/故事创作、矿工家属亲情寄语等多元载体,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安全理念,让安全文化真正融入日常、浸润人心。特别要讲好矿井每半年开展一次“无三违职工家属抽奖”活动中遵章守纪者的故事,让安全成为人人尊崇的价值标杆。

构筑矿山安全发展的铜墙铁壁,非一日之功可就,更非一人之力能成。安全生产唯有以严抓细管的韧劲筑牢防线,刘庄矿业方能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步伐铿锵、行稳致远,真正实现矿山长治久安,守护好每一位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全与家庭幸福。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深化认识、强化责任、提升能力的步伐永不停歇。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