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青风采│利辛发电:创新创业,激发无限可能—记创新创业好青年

日期:2025-08-15 文章来源: 作者:张天齐 点击数:


汪晟,2019年7月毕业于上海电力大学自动化专业,同年加入中煤新集利辛发电有限公司。入职以来,他秉持着不断学习、勇于钻研的精神,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从初出茅庐的电力行业新手,逐渐成长为专业技术娴熟的岗位能手,荣获新集公司“五小”成果2次、安徽省电力协会QC成果三等奖2次,用不懈的努力与进取,在电力行业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成长篇章。在利辛发电2025年群团系统评选表彰活动中获评“创新创业好青年”。

青年的创新,始于对“毫厘之差”的极致追求。一次设备巡视中,他敏锐地察觉到空预器堵塞问题,这不仅导致冷热一次风差压增大,还会造成磨煤机入口风量与出口风粉温度波动增大,极大地增加了运行人员的操作难度,降低了燃烧效率,增加了煤耗造成资源流失。面对这一复杂难题,汪晟没有丝毫退缩,而是充分发挥自身创新思维与系统性分析能力,巧妙地引入冷、热一次风调门闭锁设计,同时在煤量变化对调门开度前馈上增加延迟环节,成功避免了调门反向动作,保障了设备的稳定运行。

热控青年的突破,见于对“技术发展”的勇敢尝试。在热控领域,传统热控系统往往存在着传感器布局不合理导致的数据采集偏差、控制算法滞后影响调控及时性等问题。二期脱硝喷氨自动调节采用负反馈PID控制,因脱硝入口氮氧化物的测量存在一定滞后性,易导致脱硝出口氮氧化物超标、喷氨过喷等现象,同时喷枪自动投入个数的变化也易引发控制超调振荡,影响喷氨量自动调节。汪晟凭借敏锐的观察力,迅速锁定喷氨自动调节算法存在的缺陷。他夜以继日查阅资料,虚心向技术人员请教,结合自身经验与数据分析,提出创新性地采用前馈预算算法与串级PID控制算法调节喷氨量的方法,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形成可视结果,最终使脱硝出口氮氧化物控制与喷枪调门自动控制趋于稳定,喷氨量与超标次数相应减少,有效降低了环保考核风险。

创新不在远方,岗位就是最好的实验室;青春无需张扬,坚守便能创造不凡。在电厂集控室的蓝色屏幕前,跳动的参数如星辰般闪烁;在高温高压的设备间,纤细的线缆连接着机组的“神经末梢”。这里是他的战场,一个年轻的身影正以数据为墨、以创新为笔,在能源事业的蓝图上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