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政策导向探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课题。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和《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相继出台,标志着我国能源革命步入深水区。作为中国中煤控股的骨干企业,新集公司既需深刻把握政策内涵,更要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在保障能源安全中破局,在绿色转型中突围,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贡献央企力量。
政策导向:锚定三大方向,擘画能源发展新蓝图
《政府工作报告》与《指导意见》以系统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改革与创新,为能源行业指明方向。
安全筑基:统筹传统能源兜底保障与新能源有序替代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煤炭稳产增产”“原油产量保持2亿吨以上”,彰显传统能源压舱石地位。政府工作报告同步强调“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要求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力。这一政策导向深刻回应了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与供给结构转型的双重挑战。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7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近40%,但煤电仍承担着60%以上的电力供应,新旧动能转换需蹄疾步稳。
绿色领航:构建“双碳”目标下的制度与技术双轮驱动
政策体系聚焦碳排放“双控”、碳市场扩容、产品碳足迹管理等制度建设,同时部署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推动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等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以碳市场为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将扩大,企业碳资产管理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这要求能源企业既要从生产端深化节能降碳改造,更需从管理端建立全生命周期碳核算体系。
创新赋能:激发能源产业新质生产力
《政府工作报告》将“人工智能+”行动、数字经济创新列为重点,《指导意见》则提出“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政策组合拳直指能源产业效率提升与业态创新。当前,智能电网、虚拟电厂、能源互联网等新模式加速涌现,传统能源企业唯有打破路径依赖,才能在技术革命中抢占先机。
企业实践:新集公司的转型突围与使命担当
作为中国中煤"两个联营"模式的践行者 ,新集公司近年来以“三业协同”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抓手,走出了一条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发展的特色路径。
筑牢安全底线,夯实能源保供根基
公司通过深化"煤炭与煤电联营"模式,2024年煤炭产量超预算86万吨的同时,板集电厂二期提前投产,持续巩固坑口煤电一体化运营。这种“煤电互保”机制有效对冲了煤炭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商品煤发热量提升至4468卡/克,在煤价波动中实现逆势增长。通过盾构机智能化掘进技术应用,单月进尺突破370米,破解复杂地质条件开采难题。这既是对《指导意见》"推进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建设"的积极响应,更彰显了"两个对冲"机制中稳定基本盘的战略价值。
加速绿色转型,构建多元产业格局
——煤电清洁化:板集电厂二期提前投产,采用超超临界机组技术,供电煤耗较常规机组下降15%,通过"两个联营"模式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低碳竞争力 ,契合“煤电低碳化改造试点示范”要求。
——新能源突破:2024年获取新能源指标173万千瓦,在江西实现煤电与49万千瓦新能源联营项目落地,与“沙戈荒”基地建设形成区域呼应。
——循环经济探索:作为国家级绿色矿山(新集一矿、二矿2020年入选名录),公司实施“边开采边治理”策略,近三年生态修复投入达28亿元。采用“原位修复+景观再造”模式,修复受损土地超过500公顷,矿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35%以上,实践了《指导意见》“加强资源循环利用”的部署。
深化改革创新,激活内生动力
公司推行管理人员任期制契约化改革,薪酬浮动占比超80%,建立与“两个联营”战略相匹配的考核体系。通过社会招聘引进新能源专业人才,构建“传统能源+新能源”复合型团队,破解人才结构矛盾。这与《政府工作报告》“深化国企改革”“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要求高度契合,为“两个对冲”机制落地提供组织保障。
形势任务:解码时代命题,破局转型方程式
当今全球能源版图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加速重构,能源企业正置身于百年难遇的大变局之中。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的《2024全球能源投资报告》揭示,全球清洁能源投资首度超越化石能源,总额高达1.8万亿美元。能源行业既迎来了全球能源革命的历史性契机,也面临着多重严峻挑战:国际碳关税压力日益加剧,新能源消纳技术瓶颈亟待攻克,传统产业转型成本居高不下。在这场关乎未来命运的重大考验中,新集公司如何跨越新能源消纳、技术迭代与成本管控这“三重门”?
我们必须积极拥抱变革,主动出击。在技术创新层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探索更为高效、环保的能源利用新途径。智能电网和储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氢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管理创新方面,我们要深化企业改革,优化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效率,充分激发内部活力。同时,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构建多元化、高层次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
通过煤电联营,我们稳定现金流,为新能源投资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通过绿电联营,我们提升碳资产价值,有效对冲即将到来的碳关税压力。这种“传统保供稳基底,新兴创效展新姿”的双轮驱动模式,正是“两个对冲”机制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
面对这场关乎企业存亡兴衰的能源革命,我们唯有通过“技术破壁”,穿越周期迷雾,以“模式创新”重构价值链条,才能将挑战转化为换道超车的战略机遇。我们应紧跟《政府工作报告》中“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指引,勇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时代潮头,书写传统能源央企的转型新篇章。
在时代大潮中书写能源报国新答卷
从淮南矿区到赣鄱大地,新集公司的转型实践印证着一个真理:传统能源企业的生命力,在于能否将国家战略转化为企业行动。面对《政府工作报告》擘画的绿色转型蓝图,企业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更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攻坚魄力。
正如板集电厂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所昭示的,把每一个项目都打造成精品工程,把每一次创新都转化为发展动能,能源企业必能在新时代的考场上,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异答卷。让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胸怀、“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能源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