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新集矿区,骄阳似火,却比不过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翻开新集公司最近的“工作日志”,满满当当写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安徽局领导下井查隐患;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廖华军调研时反复强调“安全高效”;公司党委书记刘峰10天赶了5个矿井、2家电厂;……这些看似琐碎的行程里,藏着一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密码——实干。
党建不是“虚功”,是刻进骨子里的“根”
6月3日的干部大会上,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廖华军提出的第一条要求,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6月16日的专题研讨会上,刘峰直截了当地说“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必须破除‘应付过关’思想”,并对深入推进学习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话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次下井的脚步里和职工的期待里。刘峰到利辛矿业,不仅查安全,还问党风廉政建设;去滁州发电,既看工程进度,也叮嘱“守住廉洁底线”。党建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在这里不是文件里的“关键词”,而是干部们“既要抓产量,也要管作风”的自觉。
安全不是“口号”,是刻在骨子里的“魂”
6月10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安徽局局长田学起到新集一矿,直接下到-580米的掘进工作面,现场查顶板管理、问自救器使用技能;刘峰在刘庄矿业座谈时,第一句话就是“始终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为什么安全被反复强调?看看新集的“家底”就明白:地质条件复杂,瓦斯、顶板、地压等灾害并存,安全稍有闪失就是“不能承受之重”。但更让人安心的是,这里的安全不是“墙上的制度”,而是变成了具体的行动——利辛矿业完善隐蔽灾害普查机制,新集二矿推进智能设备应用,铁运公司建立塌陷区常态化监测……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新集把安全刻进了每个环节的DNA里。
职工不是“客体”,是捧在手心里的“宝”
6月17日,刘峰到阜阳矿业慰问困难党员汪文俊,拉着他的手说“把实事做好、把实事做实”;在铁运公司,他特意去梁庄公寓看职工宿舍,问“居住环境好不好”“食堂饭菜合不合口”;新集一矿的调研会上,他专门提出“优化薪酬分配机制,向一线倾斜”。这些细节里,藏着最朴素的治理逻辑:企业的根在职工,职工的心暖了,企业的劲才足。从“两堂一舍”的改善,到“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常态化,新集用行动回答了一个问题——发展为了谁、依靠谁。
绿色不是“标签”,是扛在肩上的“责”
在新集二矿,刘峰强调“将环保理念融入生产全流程”;到利辛矿业,他要求“推进矿区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在铁运公司的调研中,“塌陷治理”被列为重点工作。这些要求背后,是新集对“双碳”目标的主动回应,更是对“国之大者”的深刻理解。从煤场封闭到污水治理,从矸石处置到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在这里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因为他们知道,企业的发展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生态账”“民生账”。
从井下的支护现场到职工的食堂餐桌,从安全生产的一线到党建学习的会场,新集的“实干答卷”里,没有花哨的概念,只有脚踏实地的行动;没有空洞的表态,只有掷地有声的落实。这种“实”,是对“高质量发展”最生动的诠释,也是一个企业行稳致远最坚实的底气。我们相信,当“实干”成为一种习惯,当“担当”成为一种自觉,新集的明天,一定能在皖赣大地上画出更美的发展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