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推荐 > 正文

“读书+,让我的‘视'界更远”

——公司矿工曹学涛由千米井下走向职业天花板速记

日期:2025年04月24日 17:16 文章来源:宣教中心 作者:代宜喜 点击数:

在煤炭行业的千米井下,有这样一位矿工,他以书为梯,以读为翼,从地面负千米的矿井深处,一步步攀上了职业荣誉的巅峰。他就是新集公司阜阳矿业固定队班长、高级技师——曹学涛。他的成长轨迹,是一部生动的“读书+”实践史,展现了知识如何改变命运、技能如何成就人生、情怀如何温暖社会的动人篇章。

读专业书:从“技术小白”到“矿井神医”

1996年,曹学涛以农民工身份踏入新集一矿,面对复杂的矿山设备和陌生的技术图纸,他深感“书到用时方恨少”。然而,他并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而是选择了“笨鸟先飞”的道路。工作之余,他如饥似渴地研读《机工基础》《液压学》《机电知识手册》等专业书籍,床前的小方凳上,留下了他1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不仅记录了他对知识的渴望,更见证了他从“技术小白”到“矿井神医”的蜕变。凭借这股韧劲,曹学涛很快掌握了矿井大型固定设备的维修技术,成为矿区知名的技术“大拿”。他创新采用“通原理、找差异、抓关键、重闭环、革工艺”五步工作法,先后攻克了30余项技术难题,获得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一种多绳摩擦式提升绞车天轮衬垫车削装置”和“一种空气压缩机风道”等专利成果,不仅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还为企业创造了近千万元的经济效益。这些成就,正是他读专业书、攻技术关的丰硕成果。

读政治书:从“技术能手”到“精神标杆”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曹学涛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开始通过阅读政治理论书籍,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他深知,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不仅要技术过硬,更要思想先进、品德高尚。他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将个人成长与企业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政治上的成熟,使他在工作中更加注重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的担当。他带领班组创新创效,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无偿献血、扶贫帮困等,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2020年,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21年,又入选“安徽好人”榜单。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技术能力的认可,更是对他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的肯定。

读无字书: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

曹学涛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培养出更多的技术人才,才能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于是,他开始读“无字书”——通过实践传授技艺、通过行动影响他人。2014年,新集公司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大师工作室”,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年轻职工。他采取“学、演、练”相结合的方式,亲自编写培训大纲,为矿井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明日工匠”。 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先后带出专业骨干50多人,他们个个都能独当一面,成为行家里手。同时,他还依托工作室平台,开展配件加工、优化改进等工作,为企业节约维修成本近千万元。这些成绩,不仅体现了他的技术实力,更彰显了他的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

巅峰荣耀:国务院津贴,职业生的璀璨明珠

2024年底,曹学涛的职业生涯再次迎来高光时刻——他被国务院授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誉。这一殊荣,不仅是对他个人技术水平和贡献的认可,更是对煤炭行业技术工人地位的肯定。从一名普通的矿工,到全国技术能手、江淮工匠、全国劳模、中国好人,再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曹学涛用“读书+”的钥匙,打开了一扇扇通往成功的大门。他的成长之路,是一条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超越的道路。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对技术的追求、对社会的责任,就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价值。曹学涛的故事,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励志典范,更是“读书+”理念的生动实践。

曹学涛的“读书+”之旅,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攀登。他以书为伴,以读为乐,用知识的光芒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开阔视野、提升素养、实现价值。

曹学涛对笔者说:“20多年来,我由千米井下通过读书、学习,在组织的关怀、同事们的支持下,走进了人民大会堂接受嘉奖、又荣获了特殊津贴,攀上了职业荣誉的巅峰。在未来的日子里,会继续以‘读书+'为动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为集团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书写更加辉煌的人生篇章!”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