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如矿井深处的锚杆,无声却支撑着千钧之重;如洗煤厂的筛网,细密而过滤浮躁之尘。我们要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纲,将作风建设的根系深扎于煤炭、电力、新能源三大主业的沃土之中,以“三个作用”为航标,以“三个排头兵”为引擎,在思想淬炼、制度革新、实践深耕中探索出一条“化风成势、赋能发展”的实践路径,展现新时代国有企业以风清气正破局转型的生存智慧。
思想筑基:以理论之光照亮实践航道
企业的生命力源于思想的深度。我们要将作风建设融入理论学习体系,积极践行“第一议题+两学两提”学习体系。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以“深学”促“真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细化为智能矿山建设、清洁能源开发等具体课题,通过案例剖析、现场研讨,推动理论从“纸面”走向“煤面”。基层党支部要依托“三会一课”,将“三严三实”要求转化为“项目廉洁承诺书”等行为准则,让抽象纪律具象为矿工指尖的操作规范。
教育培训体系要坚持“靶向滴灌”:对新任干部开设“廉政第一课”,在任职谈话中嵌入作风“紧箍咒”;为采购、工程等关键岗位定制“风险防控课”,将招标舞弊、合同陷阱等风险点转化为情景沙盘推演;针对青年员工推出“作风养成课”,通过劳模讲述井下攻坚故事、技术专家解析创新历程,让“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血脉代际传承。
制度固本:以规则之网织就发展经纬
制度的活力源于其深入而有效地执行。我们要打造“三化”管理体系:在标准化方面,将公务接待、差旅报销等事宜细化为“阳光菜单”和“业务招待专项监督”等具体操作规范,就像洗煤流程中的筛选参数,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则可循;在动态更新方面,设立制度的“年度体检”机制,实现制度的“立改废”动态调整,及时将作风建设的新动态、新挑战纳入制度框架,使制度保持如采煤机刀齿般的锐利和新颖;在穿透式监督方面,以“三项监督”为核心,将作风建设融入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和巡察监督之中,就像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全天候持续扫描作风建设的“盲区”和“死角”,确保作风监督网严密无遗漏。
我们要在问题查摆机制下,彰显刀刃向内的勇气,设立“作风建设观察哨”,聚焦作风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通过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载体,鼓励党员干部自我剖析、相互提醒,将问题查摆过程转化为思想觉醒、行动纠偏的过程。同时,建立“红黄牌”预警机制,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亮“黄牌”提醒,对违纪违法行为亮“红牌”严惩,让干部在“红脸出汗”中校准行为坐标。
实践砺剑:以排头兵姿态破局三业协同
在推进“三业协同”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中,必须通过攻坚克难的作风来打破业务间的壁垒。在“三化”管理体系的坚实支撑下,我们要以“三个排头兵”为先导,在煤炭、电力、新能源三大核心业务领域发起一场深刻的作风变革。
在煤炭业务领域,我们要以智能化矿山建设为切入点,选拔具有坚定作风和精湛技术的员工,组建“智能开采排头兵”。他们要勇于挑战艰巨任务,攀登技术高峰,推动矿井从“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向“智能化无人”转变,从而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
在电力业务领域,组建“绿色发电排头兵”,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要求作风严谨,追求卓越,致力于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推动电力生产向低碳、环保、高效方向转型,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在新能源领域,组建“创新研发排头兵”,保持开放的作风,勇于创新,紧跟新能源技术的前沿趋势,积极探索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不仅能为公司开拓新的增长点,也能为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通过“三个排头兵”的示范效应,新集公司不仅要实现作风建设的全面深化,更要在三大核心业务中形成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为构建“三业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化润心:以清风正气涵养企业生态
廉洁文化的培育需如井下通风系统般形成循环浸润。我们要持续丰富各类廉洁阵地:在区队走廊悬挂“警示漫画”,用“违章指挥害人害己”的视觉冲击强化底线意识;在井口等地大屏循环播放“家风助廉”微视频,让“妻儿守望”成为干部拒腐的软性防线。在践行群众路线时,我们要实现“双向穿透”:一方面,管理干部要深入基层调研,倾听矿工心声,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作风建设的成效真正惠及员工;另一方面,要畅通员工建言献策渠道,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形成上下一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此外,新集公司还定期开展“清廉新集”活动,通过举办廉洁书画展、征文比赛等形式,让员工在参与中感受廉洁文化的魅力,自觉成为廉洁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作风之力开凿时代新巷道
作风建设从不是凌空蹈虚的口号,而是如井下综采支架般的坚实支撑。当“三个作用”转化为智能巡检机器人的精准轨迹,当“排头兵”精神融入光伏板吸收的每一缕阳光,当“三业协同”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在跨板块人才流动中迸发乘数效应,这样的企业便拥有了穿透行业周期、引领转型浪潮的硬核实力。在中国中煤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的征程上,新集公司正以作风建设重塑能源生产的基因密码——这里既有煤炭的厚重,更有清风的正直;既传承着“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火种,更激荡着新时代“敢破敢立”的改革气魄。这或许正是中国能源企业最生动的转型注脚:以优良作风开凿高质量发展通道,用清正廉洁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