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推荐 > 正文

滚石上山不松劲 爬坡过坎不畏难

日期:2025年04月02日 14:08 文章来源:宣教中心 作者:樊春立 点击数:

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志根指出:“作风建设如同“滚石上山”,不进则退,我们要以爬坡过坎的勇气和寸步不让的定力持续推进,克难奋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对于企业而言,作风建设恰似“滚石上山”,唯有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持续发力,才能突破惯性阻力的桎梏,攀上高质量发展的峰顶。新集公司作为国有能源企业,身处能源转型与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之下,作风建设不仅是筑牢发展根基的“压舱石”,更是激发内生动力的“推进器”。如何以“滚石上山”的魄力破除积弊、锻造新风?这不仅考验着企业的战略定力,更检验着改革创新的智慧与勇气。

作风建设是“滚石上山”的战略支撑

企业作风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管理效能与文化底蕴。在能源行业格局深刻变革的今天,粗放式增长的老路已然走不通,唯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革新作风,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对于新集公司而言,作风建设不是“虚功”,而是关乎安全生产、经营效率、创新活力的“硬指标”。若作风疲软,则执行力打折、责任意识淡化,安全风险可能暗流涌动,改革步伐难免瞻前顾后;反之,若作风硬朗,则上下同欲、令行禁止,战略部署方能落地有声。

从更深层次看,作风建设是国有企业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能源企业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的重任,若作风散漫、纪律松弛,不仅会削弱核心竞争力,更可能滋生腐败风险,动摇发展根基。因此,抓作风就是抓发展,强作风就是强担当。

破除“三种惰性”,激活内生动力

滚石上山之难,难在克服阻力;作风建设之艰,艰在破除惰性。当前,企业需警惕三种倾向:一是“路径依赖”,习惯于传统管理模式,面对智能化、低碳化转型时踌躇不前;二是“形式空转”,制度挂在墙上、口号喊在会上,却未深入有效融入日常实践;三是“责任虚化”,遇到难题推诿塞责,面对风险心存侥幸。这些顽疾如同山石间的荆棘,若不及时清理,终将拖累前进步伐。

破解之道,在于将作风建设与企业战略深度融合。例如,安全生产不能仅靠“事后追责”,而要通过标准化、动态化的管控体系,让“三基”建设(基层、基础、基本功)成为每个环节的行动自觉;成本控制不能止于“压缩开支”,而需通过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和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全员降本增效的主动性。唯有将作风要求转化为可操作、可量化的行动指南,才能避免“空对空”的尴尬。

以“四轮驱动”攀越作风高地

第一轮:党建引领,把稳方向之舵

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完善“第一议题”制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推动党建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同频共振”,例如设立党员责任区、先锋岗,让党组织成为攻坚克难的“红色引擎”。同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零容忍”态度整治“四风”问题,确保纪律红线始终带电。

第二轮:机制革新,夯实制度之基

作风建设不能靠“运动式”整治,而需依靠长效机制的支撑。一方面,优化管理流程,打破部门壁垒,确保决策高效执行,减少推诿扯皮现象。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让“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成为工作常态。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监督考核机制,将作风建设成效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与薪酬、晋升挂钩,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同时,畅通举报渠道,鼓励员工参与监督,让作风建设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各项制度不成为“稻草人”“纸老虎”。

第三轮:文化浸润,培育安全之本

安全是能源企业的生命线,而文化是守护安全的无形屏障。可通过建设“事故警示教育长廊”“安全文化墙”等载体,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可视、可感的场景体验;推行“亲情助安”模式,以家书嘱托、家属座谈等形式,用情感纽带强化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同时,注重“润物细无声”的日常熏陶,例如在班前会嵌入安全案例分享,让“我要安全”成为潜意识中的行动准则。

第四轮:创新赋能,点燃变革之火

在智能化浪潮席卷能源行业的当下,作风建设需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智能矿山建设,探索AI巡检、机器人作业等场景应用,以技术手段压缩人为操作失误的空间;推进智慧电厂改造,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发电流程,让数字化成为提升效率、规范操作的“硬约束”。更重要的是,鼓励基层创新,设立“微创新”奖励机制,让一线员工的“金点子”转化为提质增效的“真招数”。

滚石上山,非一日之功;作风建设,需久久为功。对于新集公司而言,这场自我革新的战役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唯有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破除积弊,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巩固成果,才能将作风建设的“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正如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尽管巨石沉重、山路崎岖,但只要每一步都踩得扎实、每一刻都保持清醒,终将在攀登中锻造出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