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运公司:小创新汇聚大能量 “五小”成果为矿区铁路安全护航

日期:2025-07-21 文章来源:铁路运输公司 作者:胡广强 点击数:

在新集矿区铁路运输的钢轨之上,在工务养护的铁道与机车轰鸣之间,一项项看似不起眼的“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正以“四两拨千斤”的力量筑牢安全生产防线。铁运公司聚焦“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理念,以“五小”成果创新活动为抓手,激发一线职工的智慧火花,让科技创新成为破解安全难题、提升运输效能的“源头活水”。

小革新提高“千里眼”

“前方43m有行人,请注意。”“前方100m有列车通行,请注意。”…这是来自矿区铁路自备列运行时机车自动安全监控与警示系统的安全提示。

矿区铁路周围临近村庄较多,环境复杂,列车区间运行时常因行人进入线路而影响正常运行,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基于机车司机作业模式与特点,一是创新采用正副驾驶位附近安装周期性警惕按键式操作系统,作为保障司机状态的“智能管家”,通过车载显示器和中心监控终端进行语音或文字提示,确保司机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二是高清视频监控与AI智能分析,结合成为系统的“智慧大脑”,通过高清摄像头和AI智能分析技术,实现机车行驶和驾驶员行为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有效提升了行车安全。

机车司机均表示,现在有了这套系统以后,就像给机车装上了“千里眼”,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危险,不但减轻了工作压力,也让行车更安全。

小创造筑牢“防护网”

随着煤炭运输量的增加,刘庄煤矿、口孜东煤矿、板集矿场装卸车、机车与车辆转线等调车作业量也随之增加,为了提升作业效率与安全可控性,铁运公司积极探索,根据站场环境、调车与机车司机作业,采用机车安全防护系统与列车尾部监控系统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人、机、物高效联通,为机车运行、调车作业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防护网。

为保障调车作业的高效与安全,一是在机车车钩处及内部增设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控车钩连挂作业情况,并能对驾驶员的异常行为进行监控和报警;二是加装调车作业计划传输系统,利用4G/5G网络将调车作业计划信息实时发送至机车车载、调车组终端及调车员手持终端,减少因信息传递不畅导致的作业失误,并提高调车作业效率;三是增设列尾监控系统,让火车也装上了“倒车雷达与倒车影像”,达到了区域入侵、离开区域等自动识别检测技术与机车司机可视化监控界面,方便司机及时快速掌握昼夜间列车尾部的情况,为场内调车等各环节织密安全“防护网”。

小设计改头换面“提质效”

内燃软轴捣固机在矿区铁路日常维护起着重要作用,其工作效率和稳定性直接影响作业效率与质量。该机械为单侧轮对形式,作业时需采用搬运方式进行调转方向,浪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针对每日搬运捣固机调转方向问题,刘庄工区在传统单侧轮对形式捣固机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一是采用360°旋转可移动支架设计实现全方位无死角捣固;二是将绝缘走行轮与旋转装置集成设计,三是优化操作界面,实现“一转到位”的便捷操作,单次作业效率提升30%以上。让“花小钱、办大事”“小投入、大回报”的理念实实在在的生产工作中完全体现。

小发明提升“幸福指数”

板集站工务班组承担着板集铁路专用线70%的线路养护任务,该班组常因作业里程远、运输材料不便等原因导致作业进度慢、劳动时间较长、作业量大等种种问题,是该班组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车站人员的集思广益,结合原有人工推运平板小车的基础, 改变原有平板车框架结构与轮轨条件,增加驾驶座椅、汽油发动机、传动及制动装置,利用发动机驱动轨道运输小车的运行,从而提升作业效率与减轻劳动力。

“有了这辆轨道运输小车,我们的运输工作效率与质量提高了3倍不止,而且对于我们减轻了50%以上的劳动强度,省时省力,也保障了我们的作业安全。”现场人员异口同声地说道,满满的是对自己小发明的骄傲与自豪。

小建议激活管理“神经末梢”

“安全创新不止于设备,也在于标准执行。”梁庄站调车员提出的“调车作业‘眼看手指呼唤’标准化”建议被采纳,要求调车员在确认信号、道岔、进路时,必须做到“眼看、手指、口呼”同步,将人为失误率降低。这项看似简单的“小建议”,如今已成为矿区铁路调车作业的“安全铁规”。

从“小”处着手,向“精”处发力。这些“五小”成果,或许没有复杂的原理,却精准戳中了安全生产的“痛点”;或许没有高昂的成本,却用巧思筑起了坚固的“防线”。

创新无止境,安全无终点。在矿区铁路的钢轨上,职工们用智慧与担当证明:安全生产的根基,既在宏大的技术蓝图里,更在每一个贴近现场的“小创新”中。这些“小而实”的创新成果,必将持续为矿区铁路运输安全保驾护航。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