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4日,中国中煤2025年职工技能竞赛新集公司装配钳工选拔赛在设备维修公司综修车间新厂房开赛。来自公司各矿井的6名钳工“大拿”齐聚一堂,展开一场毫米之间的巅峰对决。这场历时近四小时的“匠心之战”,不仅是对钳工技艺的严苛考验,更是一次工匠精神的生动传承。
毫厘之间见真功,汗水中淬炼精度
下午1时30分,比赛正式展开。偌大的厂房内,空气仿佛被高温与紧张凝固。3张工作台一字排开,选手们身着蓝色工装。比赛内容为使用钢锯、锉刀、钻头、角尺等基础工具,将两块工件毛坯,打磨成严丝合缝的“燕尾配合”——两片零件需精准嵌套,间隙误差不得超过0.02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四分之一。
“这不仅是手艺,更是心性的修行。”来自阜阳矿业的技能大师曹学涛一边用细齿锉刀精修燕尾边缘,一边低声说道。他额头汗珠滚落,浸湿了工装前襟,但眼神却十分专注,紧盯着工件与角尺的接触线。每一次锉削,力道均匀得如同经过精密计算;每一次测量,卡尺的读数都反复确认三遍以上。在他身旁,来自设备维修公司二矿机修车间的年轻选手韩瑞瑞正在钢坯上划线,他将呼吸刻意放缓,生怕一丝颤动影响线条的精准。
厂房内温度攀升至38℃左右,选手们的工装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脊背上,勾勒出结实的肌肉线条。汗水顺着鬓角滑落,滴在锉刀上,选手们也顾不上擦拭。只能听到锉刀的沙沙声和工具的撞击声。
千锤百炼铸匠心,专注中诠释传承
“栾师傅的手法好稳啊!”现场观赛的人发出阵阵赞叹。栾世猛是来自设备维修公司阜阳矿业机修车间选手。他制作的燕尾配合已进入关键阶段。只见他屏息凝神,将两片零件轻轻对合,用铜棒轻敲微调,动作轻柔。经过几下敲击,两片零件严丝合缝地嵌套在一起时,他紧绷的嘴角终于微微上扬,眼中闪烁着如释重负的光芒。
“钳工的功夫,都在手上,更在心上。”赛后,栾世猛擦去额头的汗水,声音沙哑却坚定,“我们这行,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图纸是死的,但工件是有‘脾气’的,你得懂它、顺它,才能让它听话。”这番朴素的话语,道出了钳工人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不仅是技艺的精湛,更是对工作的敬畏、对品质的坚守。
比赛中,每位选手都展现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本色。有位选手锯坯时,因钢锯锯条硬度不够导致出现轻微偏差。他立即停下来,冷静分析原因,更换锯条后重新定位,最终以近乎完美的精度完成锯割。这种临危不乱、精益求精的态度,正是新集公司钳工队伍代代相传的“匠心密码”。
以赛促学强技能,匠心筑梦向未来
下午5时30分左右,随着最后一件工件完成测量,比赛圆满落幕。工作人员将6件“燕尾配合”整齐排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这些凝聚着汗水与智慧的“艺术品”,将经过评委按照标准进行严格测量和打分,脱颖而出的选手,将代表新集公司出征中国中煤2025年职工技能竞赛装配钳工项目,与更高水平的工匠同台竞技。
“选拔赛不是终点,而是传承工匠精神、锤炼业务技能的新起点。”来自公司机关信息管理部的领导在赛后强调,“新集公司始终将高技能人才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我们不仅要选拔‘技术尖兵’,更要营造‘崇尚技能、追求卓越’的浓厚氛围,让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