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轮机作为发电企业的动力之源,在三大主机中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枢纽,所以关于它的监视调整、运行维护是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利辛发电公司#2机组投产以来,#4瓦温度一直较正常值偏高(瓦温报警值为110℃,实际运行最高值约为118℃)。#4瓦是整个轴系的承重点,瓦温可以适当高一点,但长期超温为机组的安全寿命特别是油膜的稳定性与轴瓦的安全性埋下隐患,降瓦温是势在必行!而恰恰就是因为#4瓦是整个轴系的承重点,关于它的任何改动都会改变整个机组轴系的负荷分配,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安全有效降低#4瓦温度,注定是一场攻坚战。
面对困难,利辛发电汽机专业扎根现场,矢志不移,在2025年#2机组C修中取得重大突破。通过精准分析、大胆施策,成功“治愈”#2机#4瓦温度高“顽疾”,将#4瓦温度降低到108℃安全阈值。
一、尝试与破题。 瓦温之所以高,无外乎载荷大、油量少、油温高等主要原因以及由此衍生的瓦胎缺损、油质差、动静碰磨等。在这些原因中润滑油温及油量的调整相对简便,运行中即可进行,而轴瓦载荷的调整相对复杂,除去必需要停机翻瓦的苛刻条件外,载荷分配还关系着整个轴系的安全,特别是振动变化,一般轻易不会尝试。那就从润滑油侧入手,在生技部的组织下,汽机专业拟出了一份详细的排查与调整计划:一查,查主机厂提供的油量调节阀流量曲线、查机组调试中的各瓦温度趋势与调试报告;二比,不仅进行#2机#4瓦温度在不同负荷、不同季节下的纵向之比,还进行#1、#2机在相同负荷、相同工况下的横向之比;三调,一点点尝试增大#2机4瓦油量调节阀开度,一次次降低#2机主机润滑油温度。最终,#4瓦温度无明显改观,结果不尽人意,事实告诉我们,要想降#4瓦温度就必须要动真碰硬。
二、挑战进入深水区。经过一系列的调整,没有明显效果,调整#4瓦载荷已经是利辛发电汽机专业的必选项了。2022年#2B修中,汽机专业咨询了汽轮机厂家技术人员,得到的答复是可以降低标高5丝。设备毕竟是自家的设备,谨慎的汽机人在综合各瓦瓦温与振动因素的考量下,最终决定降低#4瓦标高3丝,稍微减轻轴瓦载荷以观察瓦温变化情况。修后机组再次启动时,发现瓦温果然稍有回落,可以稳定在112~113℃之间运行了,这无疑给了我们继续努力的希望与勇气。
三、最大的希望与最大的失望。2023年#2C修中,利辛发电汽机专业早早地就与汽轮机厂家沟通,并表达了我们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的迫切要求与炽热希望。标高还可以降!这次厂家给了我们一个充满希冀的建议——15丝。可是事实却给了我们一次迎头痛击——机组启动时,刚到3000转#4瓦温度就到了115℃,夏季高负荷时#4瓦温度甚至达到118℃。
四、痛求诸己与绝地反击。强烈的挫败感笼罩在每一个利辛发电汽机人的心头,明明以为胜利就在眼前,明明以为厂家意见肯定是圭臬,而结果却是如此不堪!一切终究是我们自己放松了深入思考,犯了盲从和轻信的毛病!古语有云:自渡者人恒渡之。面对现实,至少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载荷进一步降低后瓦温竟然升高了,说明影响瓦温的因素不只有标高这么简单。
再回到问题本身,现在假设我自己就是那只#4瓦,此刻我就静静地躺在轴承座里,身上的压力小了(标高降低了),为什么我还会不舒服呢(瓦温高),难道是憋屈——不能动弹?
2025年,#2机C修。这一次汽机专业憋足了劲要来一次绝地反击。解体时测量间隙、检查瓦体、瓦枕、着色、超声,一步步我们扣得很细。4月2日#4瓦复装,复测间隙工序直到深夜,一直蹲守在现场的点检突然发现两侧紧力(防跳间隙)偏差较大(左侧25丝,右侧40丝),而标准范围是15~25丝。明显右侧超标了,是否要调?怎么调?是将左侧调大还是把右侧调小?利辛发电汽机专业紧急召开现场会,拨通厂家技术人员的电话。不出意外,得到的建议是按照标准但可以参照上限(把右侧调到25丝)。这时设备部汽机专工说:我建议把左侧调大,放到跟右侧一致,来增加轴瓦的自位性。
一边是厂家的建议,一边是我们的思考,就在大家莫衷一是的时候,生技部汽机专工再次引导大家回归问题本身——紧力(防跳间隙)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增加轴瓦的刚性。如果刚性不足,轴瓦就会发生基频振动。而#4瓦是整个轴系最重的轴承,刚性本身并不是最需要考虑的问题,两侧紧力不一致限制轴瓦活动反而很有可能是导致瓦温高的真正原因。况且现在#4瓦右侧紧力已经40丝,如果影响振动那么早就在运行中表现出来了。
五、幸福来得寂静无声。最终,我们选择了那个看似大胆却又有理有据的建议——将左侧紧力调大,因为我们相信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教训才是检验一切的真理。
4月14日,随着值长一声令下,#2汽轮机开始冲转。360r/m、1000r/m、1500r/m、2000r/m、2500r/m、3000r/m,汽机专业所有人紧紧盯着#4瓦温度跳动的数字,我们自己也不敢相信,直到定速它也没有超过105℃!成功了!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吗?失败的教训告诫我们别着急,机组还没带高负荷呢,再等等......。凌晨2点,#2机负荷780MW,#4瓦温度108.08℃!那一刻,我仿佛听见寂静的夜里有无数的呐喊在心头响起,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仿佛历尽沧桑轻轻归来,而又无尽释然,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幸福和满足。
再回首,看那些不眠不休的日夜,有崎岖,有坎坷——但,更有欢欣和成就。我想,如果说这是一场战役,那么这一仗,历时8年,从闭门思过到四处求援再到痛定思痛最终幡然醒悟;这一仗,虽然人员更迭不定,发电形势跌宕起伏,但汽机专业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移,直至大获全胜;这一仗——值得我平凡的职业生涯铭记一生。
再回首,依稀记得郑公板桥先生有诗云:立根原在破岩中,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万击仍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