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新闻网》阜阳矿业:多维发力 打出降本增效“组合拳”

日期:2025-05-05 文章来源:阜阳矿业 作者:高闯 点击数:

在煤炭行业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当下,中煤新集阜阳矿业紧紧围绕年度预算目标,从生产组织、精益管理创新创效等多个维度精准施策,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降本增效“组合拳”,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统筹生产组织 提升运行质效

生产组织的科学性与高效性是降本增效的基石。阜阳矿业从优化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推进标准化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推动生产提质增效,提升整体运行效能。

采煤工艺的优化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所在。该矿推行大采高复合顶板工作面小截深采煤工艺,把工作面截深从0.8m调整至0.5 - 0.6m,这一改变使得工作面圆班循环数由2.5-3个提升至4-4.5个产能提升筑牢根基。在140506工作面三角煤段实施边采边撤策略,风巷提前施工吊装硐室,采用增补横向吊梁并帮顶注浆加固,有效减少两巷修护工作量。

在进尺效率提升上,智能化装备成为“加速器”。该矿掘进头面采用“综掘机+自移机尾+单轨吊+液压锚杆锚索钻车+铲车”的先进设备配备模式这些设备均配备远程集控系统和自动支护装置,相比传统工艺劳动效率提高20%,迎头作业人员减少至8人/班,降幅达20%。

“我们持续淘汰服役超10年的综掘机,引进使用新型液压锚杆钻车,这使得每循环辅助作业时间减少1.5小时,支护效率提升15%,设备故障率下降40%。”该矿生产办负责人黄仁屏介绍道,今年,综掘队伍平均在册人数从70人减少到65人,在巷道支护工程量增大的情况下,掘进工效达0.074m/工,较去年同期提升1.4%。

标准化建设同样成果斐然。该矿聚焦安全生产系统达标创建和“三个环境”整治,加强采掘修迎头工程质量管控,开展巷道成型评比,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班验收制度,朝着“零巷修”的目标稳步迈进。

推进精益管理 实现开源节流

成本管控是降本增效的关键环节。阜阳矿业聚焦精益管理,通过加强物资管理、细化成本管控、深挖废旧物资三大抓手,推动降本增效从阶段性攻坚向常态化机制转型,实现“开源节流”,提升企业效益。

为盘活物资资源,该矿构建透明仓储管理系统。建立了覆盖计划编制、审批采购、物资发放的闭环管理体系,确保物资管理的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规范有序。每月组织各单位集中会审月度计划,并召开长账龄物资专题推进会,有效提高了月度计划的准确性,保障物资得到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今年一季度,累计审减物资采购费用46.36万元。

开展“清仓查库”专项行动,该矿全面梳理库房中的设备材料,搭建全矿物资共享平台,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物资的高效流通。在此基础上,实施“计划审核+动态调剂”模式,对物资需求进行严格审核,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剂,库存周转率提升40%,实现物资的零闲置。

在修旧利废方面,该矿深挖废旧物资的剩余价值。秉持“节约一分不嫌少,浪费一分就是多”管理理念,深入开展修旧利废工作,突出源头把关、过程控制、结果考核等关键环节,通过开展大清理、大回收、大利用”,使“退役”材料重新焕发活力,再次走上“工作岗位”。一季度累计完成修旧利废、回收复用212.36万元。

“降本增效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完善全员绩效考核办法,根据不同单位的性质设置差异化考核重点。同时,科学修订标准成本定额体系建设,并将其广泛应用于矿井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该矿经营办负责人戴根杨表示。

激发创新活力 全员创效赋能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重塑行业生态的关键抓手。该矿持续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合理化建议征集等实践活动,让创新“小成果”释放科技“大能量”,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长期以来,该矿致力打造管理、技术、技能三条职业提升通道,建立了“双创”考核、测评、督导评选工作机制,为职工提供的建功立业机会,为“工匠”成长成才搭建的广阔平台。根据生产一线需求,举办技术党课、技能比武、劳动竞赛等活动,对技术创新成绩突出的职工给予表彰和奖励,提供资金和技术保障,形成“人人都是创效者、岗岗都是利润源”的浓厚氛围。

为提升矿井“一通三防”工作质效该矿通防区职工团队研发的“煤矿综掘工作面风筒导流装置、三联动风门多项闭锁气动控制系统、安全监控分站通讯方式改造”等7项优秀创新成果,不仅降低了通风系统能耗,年创效达200余万元。不仅如此,鼓励基层班组和一线职工“以小改善撬动大效益”,众多的创新成果在安全生产中得到应用,为矿井提质增效注入了新活力。

“技术创新成为降本增效的重要突破口,职工自主研发的‘快速高效皮带尾清扫器装置’将工效提升十余倍。机电工区创新‘先诊断后拆解’工作法,建立零部件损伤评估机制,最大限度降低维修损耗。这些源于生产实践的‘五小’创新,既解决了现场难题,又培育了全员创新文化。”该矿总工办负责人朱阳涛介绍说。

充分发挥“劳模 (技能大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该矿组织各级技术技能人员立足智能高效生产、装备升级、重大灾害治理等领域,加大科技攻关和研发力度,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硬支撑”。同时,积极推进精益改善项目实施,建立“提案征集,课题攻关、项目落地”三级改善体系,让创新的火花在各个岗位绽放,为企业降本增效贡献智慧和力量。

原载于2025年4月23日《中国工业新闻网》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