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为夯实机电系统安全根基,利辛矿业以电缆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全面推进矿井电缆标准化建设,通过“台账清、流程顺、责任明、监管严”的标准化模式,为矿井安全生产注入“强心剂”。
聚焦痛点破难题,标准化建设精准发力。电缆作为矿井机电系统的“血管”,其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矿井生产效率和作业安全。以往,由于电缆型号繁杂、敷设记录不规范、巡检维护无标准等问题,曾出现过因电缆老化未及时更换导致的设备停机,甚至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机电信息化办公室以“标准化管理”为抓手,成立专项工作组,深入井下各作业面摸排电缆使用现状,梳理出“台账混乱、检测不及时、责任不清”等3类12项问题,制定《电缆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从台账建立、流程规范、责任落实三个维度推进标准化建设。
全流程规范管理,标准化体系落地见效。台账标准化,让每根电缆“有身份、可追溯”“以前找一根备用电缆要翻好几本记录,现在在台账里输入型号或位置,一秒就能查到详细信息。”电缆库管员陈浩冉展示着新建成的电缆数字化台账。通过规范台账标准,该科对全矿在用、备用、报废电缆进行“一人一缆”式登记,统一录入型号规格、生产厂家、敷设位置、投用日期、检测记录等12项核心信息,生成专属“电子身份证”。同时推行“图文结合”台账模式,将电缆敷设走向与井下巷道图纸关联标注,实现“线上可查、现场可对”,台账准确率提升至98%以上。
流程标准化,让每个环节“有规范、高效率”。从电缆入库验收、井下敷设,到日常巡检、定期检测、报废处置,机电信息化办公室梳理全流程关键节点,制定《电缆标准化操作手册》,明确各环节责任部门、操作标准和时限要求。例如,在电缆检测环节,规定“高压电缆每3个月绝缘测试一次、低压电缆每月外观检查一次”,并设计标准化检测表单,要求检测数据实时上传管理平台;在故障处置环节,建立“巡检发现—平台上报—派单维修—验收归档”闭环流程,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以内。
责任标准化,让管理链条“无死角、全覆盖”“电缆管理责任到岗、到人,哪个环节出问题都能快速追溯。”该科负责人介绍道。通过细化岗位责任清单,明确采购、验收、敷设、维护等环节的责任主体,推行“谁管理、谁负责,谁操作、谁担责”的责任制。同时将电缆标准化管理纳入月度考核,对台账不规范、检测不及时等问题扣分追责,形成“全员参与、全程管控”的管理格局。
安全效能双提升,标准化建设成果显著。经过三个月的标准化建设,电缆管理成效逐步显现:电缆故障发生率同比下降40%,非计划停机时间减少25%;备用电缆周转率提升30%,降低库存成本约15万元;井下电缆巡检效率提升50%,员工劳动强度显著降低。更重要的是,通过标准化管理,从源头上消除了多起潜在安全隐患,为矿井安全生产筑牢了“电缆防线”。
下一步,机电信息化办公室将持续深化标准化建设成果,探索电缆智能化监测技术,让“小电缆”在标准化管理中发挥“大作用”,为智慧矿山建设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