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映暑光,蝉噪长夏。当太阳行至黄经120度,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大暑,便如约而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相对于小暑,大暑更加炎热,此时“湿热交蒸”到达顶点,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每到大暑时节,由于气温偏高又有雨水,细菌容易滋生,许多枯死的植物潮湿腐化,到了夜晚,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二候土润溽暑:土壤高温潮湿,很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三候大雨时行:在这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
我国地大物博,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全国各地在大暑期间的传统习俗各有特色。“过大暑”:莆田人家在大暑节那天,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及互赠亲友的习俗,叫做“过大暑”。送“大暑船”:这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一带渔村的民间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晒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后食用,可治老寒胃及伤风咳嗽,并有保健功效。喝伏茶: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有清凉祛暑的作用。烧伏香: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因此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又一说法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的疾病。斗蟋蟀: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时节,中国很多地区的人们有茶余饭后斗蟋蟀取乐的风俗。煎青草豆腐:温州人在大暑时将仙草、甘草、夏枯草与菊花、金银花等中草药煎制成豆腐形状,待其冷却后食之,可清凉解毒,生津止渴。喝暑羊:华北地区有在大暑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是紧张的夏收劳动后人们饭桌上的一道滋补美味。吃童子鸡:大暑时,湘中、湘北素有吃童子鸡这一传统进补方法,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体质虚弱的年轻人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都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吃凤梨:大暑期间,在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众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半年节:农历六月十五日为全年的一半,正值大暑节气,台湾也叫“半年节”。一家人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会聚在一起吃用糯米粉和红面在一起煮制的甜食“半年圆”,象征着团圆与甜蜜。吃“仙草”:福建、广东等地有一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所以有在大暑前后吃仙草消暑解毒的习俗,仙草冻和烧仙草也是厦门人常见的消暑凉品。
大暑至,夏更浓,万物荣华。目之所及,绚烂而极致、热烈并张扬。我们自当奋力绽放,极尽丰盈;方能不负时光、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