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芒种时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丙位(正南偏东),太阳到达黄经75度即为芒种。“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种”,一为种子的“种”,一为播种的“种”。芒种忙种,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
芒种有三候。一候螳螂生:螳螂于上一年深秋产卵,到芒种时节,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二候鵙始鸣:鵙是指伯劳鸟,是一种小型猛禽。喜阴的伯劳鸟出现在枝头,并且感阴而鸣。三候反舌无声:反舌是一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鸟,此时它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节气有送花神、安苗、挂艾草、打泥巴仗、开犁节、煮梅、吃君踏菜、嫁树、晒虾皮等诸多风俗。送花神:芒种时节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此俗今已不存。安苗:皖南的农事习俗,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举行安苗祭祀活动,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挂艾草:天气炎热的五月,细菌滋生,人们会将其摆放在自家的门口,或是把艾草晒干点燃,用以驱赶蚊虫。打泥巴仗: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互扔泥巴。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开犁节:浙江云和县有“开犁节”,在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芒种节那天举办。是当地山区农民启动春耕的时令体现。煮梅: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但新鲜梅子味道酸涩,不能直接入口,需煮过后方可食用,是为“煮梅”。吃君踏菜:在宁波地区,芒种时节有吃君踏菜的习俗。当地人认为君踏菜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夏季吃君踏菜后不会出痱子。嫁树:芒种是农忙季节,河北盐山在这天有“嫁树”的习俗。用刀子在枣树上划几下,寓意可以多结果实。晒虾皮:沿海一带的渔民此时正忙于晒毛虾。因到了芒种季节,毛虾正值产卵期,体质肥硕而肉质紧实,营养价值更好。人们将芒种期间晒成的虾皮称之“芒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