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号角即将吹响,那段山河破碎、浴血抗争的历史再次清晰地镌刻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里。从平型关大捷的振奋到百团大战的激昂,从杨靖宇“胃里只有棉絮和树皮”的坚守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的慷慨,3500万同胞的鲜血染红了中华大地,也铸就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抗战精神。
作为保卫部的一名党员职工,我虽未身处枪林弹雨的战场,却肩负着守护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矿区平稳运行的重任。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唯有将“勿忘国耻”的警醒融入血脉,把“吾辈自强”的誓言化为行动,才能在平凡岗位上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勿忘国耻”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对历史的敬畏、对先烈的告慰。80年前,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夏,资源掠夺、经济封锁是其妄图毁灭中国的重要手段——他们疯狂开采我国煤矿、铁矿,妄图切断中国工业的“生命线”。如今,矿区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支撑点,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能源报国”的使命,每一次安全守护都关联着国家经济的平稳运行。作为保卫者,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今天的和平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成果;今天的矿区安全,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求,更是守护国家能源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我们要时常翻阅抗战史料,走进矿区红色教育基地,在老故事里感悟先辈的家国情怀,在“能源安全关乎国运”的现实坐标中找准自身定位,让 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成为时刻绷紧的“安全弦”,让“守护资源就是守护家国”的信念成为履职尽责的“动力源”。
“吾辈自强”不是一句激昂的宣言,而是立足岗位的实干、攻坚克难的担当。抗战时期,先辈们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敌人,靠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斗争精神;如今,我们守护矿区安全,同样需要以“自强”之姿应对风险挑战。安全保卫工作看似平凡,却时刻面临着消防安全、治安防控、应急处置等多重考验:节假日期间的人流管控、汛期的防汛值守、冬季的防火巡查、日常的隐患排查,每一项任务都是对责任与能力的检验。作为党员,我们要把“自强”体现在提升专业能力上,主动学习消防安全法规、应急处置流程、治安防控技巧,熟练掌握监控系统操作、防爆器材使用,让自己成为 懂业务、能应急、善处置”的保卫尖兵;要把“自强”体现在主动担当作为上,发现安全隐患第一时间整改,遇到突发事件冲锋在前,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的行动,诠释党员的先锋本色。
“牢记使命”不是一份抽象的承诺,而是融入日常的坚守、服务大局的自觉。矿区是能源生产的“主战场”,也是职工群众工作生活的“大家庭”,保卫部的使命不仅是“保安全”,更是“护稳定、暖人心”。作为党员,我们要把“使命”落在细节里:在门岗执勤时,多一句耐心的询问,让外来人员感受到规范与温暖;在巡逻排查时,多一次细致的检查,及时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处理矛盾时,多一份换位思考,用情理兼顾的方式化解纠纷。我们要把“使命”与大局相连:围绕矿区生产任务,优化保卫方案,确保物资运输、人员通行高效顺畅;结合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等活动,走进班组,走进一线,开展安全知识宣讲,提升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让矿区成为职工群众安心工作、舒心生活的“平安港湾”。
80年风雨兼程,抗战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新时代砥砺前行,我们更需将这份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作为一名党员,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坚定;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却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值得骄傲的是,随着保卫部的高质量发展,安防模式已实现从传统人工巡查的1.0时代、简单视频监控的2.0时代,向“智慧安防3.0”的跨越式迈进。如今的矿区保卫体系,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核心支撑,巡逻模式也形成了“空地一体”协同。应急指挥平台实现突发事件“一键调度、协同处置”。这种转型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自强”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我们不再仅靠“人海战术”守矿,而是用科技赋能提升防控效能,用智能化手段织密安全防护网,让矿区的安全防线更坚固、更精准、更高效,以科技自强的姿态守护国家能源安全,这正是对“吾辈自强”最有力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