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之弊不除 发展之基难固
晨光中的矿区会议室,墙上的党徽熠熠生辉。某科室晨会上,“领导关注点”被反复强调,职工“多深入一线”的呼声却湮没无声。此景恰似一面明镜,折射出作风建设中“虚功有余、实功不足”的痼疾。习近平总书记警示犹在耳畔:“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当下,“三浮”病症仍存:调研如蜻蜓点水,决策若浮光掠影,落实似作秀表演。更堪忧者,将“痕迹管理”异化为“表格治国”,“创新突破”蜕变为“盆景工程”,在领导可视范围内搭建“样板田”。若任此风滋长,终成阻滞企业发展的“血栓”。
根系深扎沃土 方得枝繁叶茂
回望新集矿区三十六载发展长卷,恰是一部作风建设启示录。创业初期,彩钢棚里办公住宿合一,腌菜缸旁共商发展大计。创业者们披星戴月勘探地质构造,肩扛手抬完成设备安装,用“裤腿沾泥、衣背透汗”的实干精神,在激流险滩中闯出生路。毛泽东同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在此化作“井下必到、难题必解”的行动准则。历史昭示:优良作风当如深扎大地的根系,既需思想培土固本,更要实践落地生根。
破立并举施治 标本兼修固本
祛除作风沉疴当施“三剂良方”:一曰“望闻问切”,建立干部作风“健康云图”,通过大数据画像、效能评估实现精准诊疗;二曰“祛邪扶正”,推行“问题墙+回音壁”制度,职工诉求挂牌督办,解决一例红旗一面;三曰“固本培元”,开设“创业故事会”,让老矿工讲述“帐篷办公、咸菜就馍”的奋斗岁月,在代际传承中激活作风基因。
机制贵在常长 创新重在实效
作风建设需如井巷支护,久久为功。当构建“三位一体”长效机制:责任落实“网格化”,形成三级联动压力传导;考核评价“数据化”,将作风档案纳入干部晋升核心指标;监督制约“透明化”,设立“清风举报台”,典型案例全网曝光。让实干的“老黄牛”站C位,作秀的“花架子”无法遁形。
干群同频共振 上下勠力同心
作风建设非干部“独角戏”,乃干群“交响曲”。领导干部当学“采煤机长”,既做指挥员更当战斗员,深入井巷查隐患,坐上职工通勤车听心声。建立“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双机制,将“事不过夜”铸成行动铁律。通过“清风恳谈会”“金点子擂台”,让职工从“旁观者”变“参与者”,凝聚最大公约数。
春风化雨无声 润物滋养有痕
作风建设最高境界在“日用而不觉”。当培育“三维自觉”:思想自觉,创新“班前微党课”,党章党规学习融入会议前三分钟;行动自觉,推行“一线工作法”,干部绩效与井下跟班时长挂钩;文化自觉,打造“作风文化生态圈”,让文化长廊成为精神驿站,一言一行书写实干篇章。如此,优良作风方能如春风化雨,渗入企业肌理。
征程未有穷期 赶考永无止境
站在新起点,作风建设当持“两种姿态”:如综采支架般坚定不移,似巷道掘进般持续深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绘就“施工图”,用“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谱写“实景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让我们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将“问题清单”转为“成效清单”,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