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之树常青需浇灌务实活水

日期:2025-03-28 文章来源:宣教中心 作者:樊春立 点击数:

国有企业党建如同参天大树,唯有根系深扎沃土、枝干挺拔向上、叶片常焕新绿,方能经风雨而弥坚。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党建工作需要摒弃虚浮之气,以务实之姿破解难题,用创新思维激活效能,让党组织真正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

校准思想坐标凝聚发展共识

思想共识是企业破浪前行的压舱石。越是面临发展困境,越需要建立清晰的发展坐标系。要让全体职工清醒认识到,当前煤炭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的阵痛期,产能过剩与需求萎缩的双重压力形成倒逼机制。这种形势认知不能停留在会议传达层面,而要转化为每个岗位的自觉行动指南。新集党委创新构建三维教育传导体系:将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打造为战略解码中枢,建立巡听旁听机制确保思想坐标精准对表。在车间班组设置“学习角”,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职工岗位实践的“金钥匙”,同时利用“互联网+党建”平台,打造指尖上的“红色课堂”,让职工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思考。特别在基层治理中,创建党外代表人士建言献策工作室,构建统战“1+5”协同模式,使思想破冰深度融入治理实践。

锻造作风堤坝涵养政治生态

作风建设是抵御风险的防洪堤。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完善构建“学、查、改”三位一体的闭环机制。学习教育要破除形式主义,将典型案例转化为情景模拟课程,让党员干部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作风问题的危害性。问题查摆要建立“作风体检表”,对照“四风”新表现逐项排查,形成个人整改路线图。监督执纪要前移关口,既要紧盯重要节点,防止“节日腐败”,也要关注日常细节,警惕“微腐败”。同时,开展“家风助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涵养清正廉洁的家风,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通过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党员干部在干净担当中展现新作为,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政治生态建设如同培育良田,需要系统施策。完善干部选拔的“阳光机制”,建立能力素质雷达图,让每个岗位的胜任标准可视化。推行“政治素质考察360度评估”,将同事评价、服务对象反馈、家庭走访纳入考核体系。创新监督手段,建立领导干部“廉洁画像”,动态记录权力运行轨迹。通过制度创新铲除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的滋生土壤,让清风正气成为企业发展的无形资本。

构建融合机制激发党建效能

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融合需要架设“双向通道”。在战略引领方面,公司党委聚焦落实“两个联营”模式,建立重大项目党委专项督导机制,推动利辛发电二期提前实现“双机双投”里程碑目标,上饶、滁州、六安等三个电厂投资计划完成率均超100%,电力项目投资建设成效稳居集团公司前列。在执行层面推行的“党建项目制”成效显著,将技术攻关转化为党员责任区,形成“挂图作战-节点验收-成果转化”闭环管理,实现党组织对重大工程的全过程引领。

作风建设方面,创新制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要工作任务清单》,以“三化机制”压实政治责任:通过清单化明确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具体内容和工作频次,构建党委书记挂帅督导、党建部门动态跟踪、班子成员主动领责的履责闭环。同步建立“四风”问题三色预警机制,将整改成效纳入干部绩效考核体系,推动作风建设从“软约束”向“硬指标”转变。

思想建设层面深化理论武装创新,构建“第一议题+两学两提”学习体系,通过全面系统领学把握理论精髓,开展专题分析研学破解发展难题,建立“学习立项-成果转化-成效评估”机制,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公司形成30余项具体实践方案。在车间班组创新设立“知行课堂”,将理论学习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相结合,实现政治学习与业务提升双促进。

品牌建设方面打造“三位一体”融党建体系,创新“三融三强”工作法:融战略强引领、融治理强效能、融文化强根基,相关经验获评全国企业党建创新优秀品牌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入选中国中煤要素品牌示范案例。同步构建“先锋领航”工程,在项目建设一线设立党员创新工作室,形成“红色引擎驱动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巡视巡察整改要建立“标本兼治”机制。对发现问题实行“三色管理”,红色问题立行立改,黄色问题限期整改,蓝色问题源头防治。构建整改成效“回头看”系统,通过数据建模评估措施持续性。完善丰富“未巡先改”预警机制,将同类企业问题转化为自检清单,实现整改关口前移。这种动态改进机制能有效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党建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常做常新。面对百年变局与行业变革的双重考验,唯有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创新方法,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方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当每个党组织都成为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每位党员都化作改革创新的先锋旗帜,国有企业必将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在新时代的答卷上书写出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