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日来,阜阳地区持续高温,地勘公司阜阳矿业项目部的职工们却在烈日与热浪中坚守岗位。从焊花飞溅的车间到闷热潮湿的井下,他们用汗水诠释责任,以行动书写担当,在各自的战线上勾勒出动人的奋斗图景。
后勤保障,烈日下的“物资先行官”
“井下140505风巷钻场高压盘快用完了,得抓紧赶制出来。”电焊车间里,孙师傅的声音被电焊机的嗡鸣吞没。他黝黑的臂膀上汗珠滚滚,蓝色工装袖口高高卷起,露出被弧光灼出黑斑的皮肤。上午的车间宛如桑拿房,他却稳稳握着焊枪,在通红的钢板上精准游走。
火花溅在防护面罩上噼啪作响,他时而俯身用角度尺测量高压盘焊接角度,时而拿锤子敲打焊接口毛刺,汗珠顺着安全帽系带滑落,砸在钢板上瞬间蒸发。“这活儿容不得半点马虎,高压盘密封不严会影响注浆安全。”他用浸汗的毛巾擦了把脸,一小时内完成3个高压注浆盘焊接,工装后背已能拧出水来。
地面料场的阳光把水泥地晒得发烫。“套管直径146的下12根、Φ108的36根,管卡数量清点完毕!”地面人员沙哑地清点着即将入井的封孔材料。大家有序装卸物资,汗水顺着安全帽缝隙淌下,在下巴尖汇成水珠滴落。为赶在中班前送材料下井,他们顾不得高温的侵袭,一心只想着快点把材料运送到施工地点。
“不怕慢,就怕站。单位为我们准备了矿泉水、西瓜,热了就歇会,喝点水,吃点西瓜,凉快了再干。”老工人王师傅抹了把脸说道,“矿井工作面接替耽误不起,咱们多跑几趟,井下弟兄们就能少等一会儿。”
机电检修,高温里的“设备守护神”
“140504风巷湿度大,检查时重点看线路有没有回潮!”机电班前会上,机电队长叮嘱着。夏季井下湿度超85%,高温高湿成了设备故障的“催化剂”,机电班24小时值守成常态。
八月初的深夜,140504风巷钻场突然断电,中班职工排查两小时无果。刚完成机电设备检修的孙玉川接到值班电话时,工作服还在滴水。“钻场不能停!”他抓起工具包往井口跑,近一小时跋涉后赶到钻场,安全帽里积了层汗水,睫毛挂着水珠。
他顾不上擦汗,立刻趴在闷热的钻机旁排查线路。三十多度气温,让井下巷道如同蒸笼。他手指在“发烧”的接线柱上灵活操作,最终发现是高温导致线路虚接。经过40分钟紧急处理后,他重启钻机,现场又进入了紧张而有序的施工。
入夏以来,机电班创新“三查三保”机制:班前查设备散热、班中查线路绝缘、班后查部件损耗,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台账,有效保障了设备完好投入使用。
安全生产,热浪中的“钻探先锋队”
“先排查钻场隐患,注意孔内瓦斯和出水情况,防暑药品带齐。”每天班前会,项目部经理反复叮嘱。140504风巷钻场里,高温加钻机散热,职工们每隔半小时往身上浇次凉水降温,工装湿了又干,结出层白花花的盐渍。
“钻机已停稳,准备加钻杆。”班长沈传伦抹了把脸上的汗珠,一边做原始记录,一边进行安全确认。为赶在矿井工作面接替前完成钻探任务,他带领班组加班加点,终于按时完成了钻探施工任务。他们克服高温、煤质松软造成的塌孔等不利影响,保质保量施工好每一个钻孔,为矿井瓦斯灾害治理贡献了积极力量。
盛夏的蝉鸣声为如火的天气增加了燥热感。升井后的职工在矿区里行走脚步坚毅而矫健,这群与高温较劲的地勘人,用坚守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千米井下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炎”值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