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设备维修公司检修一线,一名名党员像一面面鲜红的旗帜,引领着检修一线广大职工安全高效完成一次次急难险重检修任务,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有力保障着矿井生产机电设备需求。他们的故事,是初心与匠心的交响,是传承与坚守的注脚,感染、激励着检修一线职工立足岗位、奋力拼搏,在国家能源事业的壮阔征程上,谱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奉献华章。
示范引领树标杆 以初心铸忠诚
李守群是设备维修公司党龄超20年的老党员,他带领的泵修组,承担着公司各矿乳化泵站修理工作。30多年泵修业务的“摸、爬、滚、打”让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泵修本领。无论哪一种型号的泵站,在没有拆解的情况下,他就能够通过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听声音、用手摸设备的温度和振动情况等简单的“望、闻、问、切”,准确地判断出故障点和故障发生原因,班组同事都敬佩地称呼他“透视眼”。
每逢紧急抢修任务,无论昼夜寒暑,李守群都会第一个来到设备检修现场,带领检修人员分析故障、制定方案、更换配件、调试运行,直到检修任务圆满完成。高温极寒季节,室外泵站出现故障时,他亲自带上工具前往处理,将苦活、累活,难啃的“硬骨头”留给自己。2023年,李守群被党支部授予“党员示范岗”称号以来,他更是坚守入党初心,坚守岗位,用主动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引领身边职工为企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攻坚提效展风采 以技能破难题
综修车间党支部党员左品、陈树海、张荣、詹成都是设备维修公司采煤机维修技术骨干,他们各怀“绝技”,曾多次在新集公司组织的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奖项。每当采煤机检修遇到难题时,他们几人便会主动凑到一起,展开讨论,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在每年各型号采煤机的检修中,他们解决大大小小各类难题数十项,有力保障了矿井接替采煤机的检修进度与检修质量。
综修车间加工班青年党员金星、罗玉柱有着过硬的加工技术功底。为充分发挥数控加工设备的提效作用,他们结合日常加工任务,积极研制各类加工工装,拓展加工范围,有效增加日常各类配件的批量加工数量,提升了工作效率,解决了大量设备检修中遇到的难题,极大保障了检修任务的顺利进行。
严守红线保平安 以铁纪护生命
在安全员岗位上,党员程明一干就是数十年,曾经乌黑的头发如今已挂满“白霜”。每天他都早早地来到车间,换上工作服后,便像一只高速旋转的陀螺,一刻不停地转动起来。先是参加班组班前会,配合班组长做好安全事项强调。接着对各班组作业点进行开工前隐患排查、检查上岗人员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情况。接下来便是对各作业现场一遍又一遍地巡查和盯守。车间的角角落落他都熟记于心,每一个重点部位存在的安全风险他都能够倒背如流。为确保各项安全监控能够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程明每天要在各作业点间周而复始地往返数十圈,每年的鞋子都要比别人多穿坏几双。
因为落实安全管理措施,程明也没少“得罪”人,一些职工因为受到了处罚,对他冷嘲热讽,甚至恶语相向。有人劝他说:“有个差不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可别为了工作而伤了和气”。程明摇了摇头,唉了口气,无奈地说:“安全员是个特殊的岗位,只要我在这个岗位上一天,我就不可能漠视违章行为,我要对工友们的生命安全负责。只要大家平平安安,挨两句骂我也掉不了一两肉。”
精神技能双传承 以匠心育新人
传承红色基因,既需要冲锋在前的胆魄,也离不开星火燎原的耐心。在设备维修公司各党支部,老党员们用岁月凝成的经验,点燃了青年职工们心中的技能薪火。
二矿机修车间的“70后”党员马凤栋师傅是位维修经验丰富的老钳工,特别是在维修风动扳手上很有“一套”。数十年维修经验仿佛刻在骨子里。
他对身边的青年职工总是关心备至,乐于将自己所掌握的各种维修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一次,青工小李因判断失误导致检修的设备出现二次故障而倍感沮丧。马师傅非但没有苛责,反而拿出自己珍藏多年、表面磨得光滑锃亮的一把专用扳手,郑重交到小李手中,语重心长地说:“我们钻研技术就要像这把扳手一样,通过千万次的磨砺,才能放出光彩来。”此后,马凤栋就经常带着小李蹲守车间,手把手地讲解设备运转的异常声响、部件磨损的细微征兆。当小李第一次独立成功处理了复杂的设备故障后,马师傅欣慰地点头说道:“这手艺,现在才算真正‘传’到你手上了。”小李紧握着那把温润的扳手,如同接过了前辈沉甸甸的信任与责任——红色血脉里流淌的,正是这份永不言弃的坚韧与担当。
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设备检修一线高高飘扬;一串串坚定的足迹,在攻坚克难的征途上深深镌刻。设备维修公司的党员们,用无声的行动诠释着“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深刻内涵。以忠诚、担当与奉献书写的动人乐章,引领着全体检修人,在保障国家能源事业的壮阔征程上,薪火相传,砥砺前行,磨砺出属于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璀璨光芒,照亮了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