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太阳抵达黄经120度,大暑节气以“上蒸下煮”的磅礴气势,将一年中最热烈的生命力铺展在中华大地上。这是自然时序的巅峰时刻,也是万物生长的关键节点——正如新集公司三十余载的发展历程,始终在时代的“大暑”中淬炼精神、积蓄力量,以“艰苦奋斗、改革创新、争创一流”的文化基因,书写着能源报国的时代答卷。
大暑三候:自然节律中的奋斗隐喻
《月令七十二候解》记载大暑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精准描摹,更暗合着企业发展的深层规律。老一代新集人在“土润溽暑”的艰苦环境中,以“吃咸菜、睡草棚”的创业激情,将荒滩变为现代化矿区,创造了“建设工期短、工程质量好、工程造价低、达产翻番快”四项全国第一。这种“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奋斗精神,恰如大暑时节腐草化萤的生命蜕变,在极端环境中孕育出璀璨光芒。
古人云“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则。2016年划归中国中煤以来,新集公司经历了深刻转型,在行业周期的“大暑”考验中,始终坚持“开拓务实,高效优质,勤奋节俭,争创一流”的精神内核。正如大暑时节的“大雨时行”,企业通过深化改革“降本增效”、科技赋能“智慧矿山”,将市场压力转化为转型升级的动力,实现了从单一煤炭生产向“煤电并举、多元发展”的战略跨越。
火洲淬炼:能源报国的精神图腾
在“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节气语境中,煤炭工人常年奋战在千米井下的高温环境,他们是新时代“与天争时”的奋斗者。新集人将“忠诚、求实、创新、奋进”的中煤精神融入血脉,在36年发展历程中凝练出“创一流、争第一,勤奋、节俭,多奉献”的新集精神。这种精神不是高悬的标语,而是镌刻在矿井巷道里的实践哲学——当气温达到三十八九度时,矿工们用“开拓进取、奋进拼搏”的信念对抗热浪,用汗水诠释着“能源安全”的千钧分量。
大暑时节的“晒伏姜”习俗,蕴含着“以热制热”的生活智慧。新集公司将这种辩证思维运用于企业管理,在行业“寒冬”时积蓄力量,在市场“酷暑”中乘势而上。通过实施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铸魂、素质提升、文化滋养、环境整治”四大工程,构建起“新集精神”的传承体系。从“数字化矿井”建设到“三业协同”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从绿色矿山建设到新能源布局,企业始终以“热在三伏”的韧劲推动创新,用“大暑大雨”的魄力深化改革,实现了年利润从641万元到超20亿元的历史性跨越。
文化铸魂:宣传思想工作的时代担当
在淮南,大暑有“艾草刮痧”的民俗,承载着驱疫纳福的集体记忆。在企业发展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正是摒除杂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艾草刮痧”。统筹内外宣,特别是开设“观点•深度”“今日推荐”“外媒推荐”等专栏,年发稿1.6万余篇,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信物征集”“劳模留影”“道德讲堂”等活动,将“艰苦奋斗”的基因转化为可见可感的文化符号;编撰《我与新集故事》等文集,让“开拓进取”的精神在代际传承中生生不息。这些实践生动诠释了“精神引领方向,文化创造价值”的深刻内涵,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
面对“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的物候规律,企业宣传思想工作注重“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在煤炭价格低谷期,通过形势任务宣讲坚定发展信心;在改革攻坚期,以“作风提升专项行动”破除思想藩篱;在数字化转型期,用“四新”应用解读发展战略。这种“因时而变”的宣传智慧,既保持了“热在当下”的紧迫感,又涵养了“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使企业文化成为穿越行业周期的“压舱石”。
生生不息:节气智慧的现代启示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新集公司如同大暑时节的田野,在炽热中孕育着新的收获。当“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时代命题,企业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发展血脉,从“黑色黄金”到“绿色能源”的转型,恰似大暑“大雨时行”后的万物勃发。这种转型不是对传统的割裂,而是像“腐草为萤”般的创造性转化——老一代“勤俭办矿”的精神,正在新一代“智慧矿山”建设者手中焕发新生;曾经“靠科技、用人才”的创业初心,如今升华为“科技兴企、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
大暑教会我们:最炽热的时节,往往孕育着最深刻的变革。新集公司将继续以“大暑”般的炽热激情,淬炼“艰苦奋斗、改革创新、争创一流”优良传统的精神利刃,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既保持“热不透”的战略耐力,又积蓄“秋后热”的发展势能,让企业精神如夏夜流萤,在时代天幕上划出璀璨轨迹。这既是对节气智慧的传承,更是对“能源报国”使命的永恒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