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市场“倒春寒”来得比往年更猛烈些。当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跌破700元大关,当新能源装机以每年近40%增速抢占市场,当火电厂利用小时数断崖式下跌600小时,公司的干部职工们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这场考验不是百米冲刺的短跑,而是马拉松式的耐力比拼;不是局部阵地的争夺,而是全产业链的协同作战。如何把紧日子过成好日子?关键在于攥紧“提质增效”这把金钥匙。
安全是碗底,碗破汤洒全白干
安全基础就像老火灶,需要日日添柴、时时照看。当前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思想灶膛常清理。借鉴“安全生产大反思”经验,各矿井要建立“事故案例周学月讲”制度,让每个岗位对照事故查隐患自查自纠。二是制度篱笆扎得牢。要健全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每个环节、每个岗位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通过制度的刚性约束,规范职工行为,堵塞管理漏洞,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防护网。三是隐患排查无死角。要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从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等方面入手,深入细致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理,确保隐患整改到位,不留死角和盲区。
勒紧裤腰带,算好三本账
当煤炭售价直逼成本线,成本管控就是生死线。要打好三套组合拳:技术降本拳,推进智能干选洗选工艺技改,把煤质提升到4618卡/克的经验转化为技术红利;资金周转拳,对区域性治理工程实施“全周期摊销”,像绣花般精细安排资金流动,用长期借款置换短期债务,降低利率成本;费用管控拳,对差旅、招待等非生产性支出实行“定额锁喉”,内部结算必须“日清月结”,杜绝糊涂账。
煤质是命根子,销售是钱袋子
在煤价“跌跌不休”的寒冬里,煤质的热值就是破冰船。要构建煤质提升“铁三角”:源头管控建立地质预判机制,过程管控实施煤矸分装分运“硬隔离”,洗选环节推行质量追溯系统。销售战线要打好“阵地战+运动战”,对战略客户实施“一企一策”精准供煤,对新兴市场开展一线实地走访,用电商平台竞价抢占市场份额。就像中医号脉般紧盯市场脉搏,动态调整销售策略,让每吨煤都卖出最优价。
电力突围要下好“三步棋”
煤电联营的“护城河”要变成“效益源”。电厂要下好“政策棋”,研透电力现货市场规则,像猎鹰盯住猎物般紧盯交易窗口;下好“成本棋”,发挥自产煤优势把度电成本压到行业最低;下好“营销棋”,以最大诚意服务好每一位客户,争取最大负荷率,把每一度电都卖出好价钱。巩固存量客户、拓展增量客户,用定制化服务把2026年双边交易电量的目标分解到每个岗位。新能源项目要跑出“新集速度”,利辛风电、新集五矿光伏项目要挂图作战,把建设周期压缩到极致,让绿色动能早发电、早收益。
考核指挥棒要“真刀真枪”
在生存保卫战中,激励机制就是冲锋号。要建立“三色预警”考核体系:对亏损单位亮红灯,工资总额与利润完成度刚性挂钩;对成本超支单位亮黄灯,实施“成本倒逼”约谈机制;对创新创效单位亮绿灯,设立煤电销售专项奖励池。像拧毛巾般挤出考核水分,让各个单位都成为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用真金白银的奖惩激发全员战斗力。
作风建设要“祛虚火”
面对部分干部“躺平半躺平”的苗头,作风建设要下“猛药”。开展“三圈净化”行动:净化工作圈,整治“慵懒散浮拖”顽疾;净化生活圈,建立八小时外行为规范;净化社交圈,斩断利益输送链条。机关干部要当好“店小二”,建立基层问题“直通车”制度,让服务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把“繁文缛节”转化为实干清单。就像老农犁地般深耕责任田,让每个干部都成为提质增效的“排头兵”。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当煤炭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提质增效既是生存之战,更是发展之机。新集人要像沙漠胡杨那样,把根深深扎进土地,把干挺直面向阳光,用今天的紧日子换明天的好日子。只要我们攥指成拳、背水一战,定能在寒冬里捂热希望,在困境中闯出新路,迎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