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二字,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百余年奋斗的精神密码。从嘉兴南湖红船上的轻声问候,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郑重倡导,这一跨越世纪的称呼,不仅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礼仪,更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在人际交往中的生动体现。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严格规范党内称呼、构建健康党内关系,既是净化政治生态的必然要求,也是锻造坚强战斗堡垒的基础工程。
称呼里的政治本色:从“官称”到“同志”的价值回归
党内称呼的演变始终与党的建设同频共振。革命战争年代,“同志”称呼打破了封建等级观念的桎梏,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凝聚起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指出:“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种超越个人私利的同志情谊,成为我们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称呼出现了“老板”“老大”“首长”等异化表述,以及“逢职必叫”“以衔代姓”的庸俗风气,折射出某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的淡漠和权力观的扭曲。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党内一律称同志”。这一规定绝非简单的礼仪要求,而是对党内民主平等原则的重申。从“张局”“李处”到“老张同志”“小李同志”的转变,表面是称呼的简化,实则是权力观的重塑——它提醒每一位党员,无论职务高低,在党内都是平等的同志,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曾披露,某省将规范党内称呼纳入政治监督清单,对在正式场合使用非同志称呼的党员干部进行提醒谈话,这种做法值得肯定。当“同志”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主流称呼,党内关系才能摆脱世俗化、江湖化的侵蚀,回归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作为能源行业的骨干企业,公司始终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在规范党内称呼、净化政治生态方面走在前列。公司党委在2025年第二季度党建工作例会中明确提出,要以“从严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抓手,将作风建设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相结合。例如,部分单位在开展专题警示教育会时,特别强调“纪法小课堂”对规范交往行为的指导作用,其中就包括对党内称呼的约束要求,从细节处筑牢思想防线。
上下级关系的“规矩之道”:在组织原则中践行政治忠诚
规范党内称呼的深层意义,在于构建既讲原则又有温度的上下级关系。党章明确规定:“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这种服从不是人身依附,而是基于共同信仰的组织纪律;这种领导不是等级压迫,而是基于革命需要的责任担当。现实中,少数地方存在的“家长制”“一言堂”现象,往往始于对上级称呼的刻意拔高和对下级意见的粗暴压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服从组织决定和工作安排。”在浙江某县委班子民主生活会上,县委书记带头以“同志”相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明确要求“汇报工作不叫‘老板’叫‘书记’,讨论问题不喊‘老大’喊‘同志’”。这种做法生动诠释了健康上下级关系的真谛——上级要善于倾听下级意见,下级要敢于向上级建言,在组织原则框架内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的政治局面。当“同志”称呼与民主集中制同频共振,党内决策才能更具科学性,执行落实才能更有战斗力。
在公司党委会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等会议上,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以“同志”相称交流工作心得,将“姓名+同志”的规范用法融入干部任免、民主生活会等正式场合,既体现了组织纪律的严肃性,又彰显了同志间的平等尊重。
同志关系的“清爽之境”:在纯粹交往中凝聚组织合力
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鲜明标识。从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与普通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到新时代“最美奋斗者”张富清深藏功名与群众打成一片,到新集建矿初期领导干部与矿工同吃大食堂、同住工棚、同上掘进面的创业岁月,共产党人始终以同志相称构建起超越物质利益的精神共同体。然而,一些地方出现的“小圈子”“小团伙”,其重要特征就是用“兄弟”“哥们”等江湖称呼替代“同志”,在称兄道弟中模糊组织边界,在吃喝玩乐中滋生腐败风险。
构建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需要制度约束更需要文化自觉。某央企开展“同志文化”建设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交往中“三不”:不称职务称同志、不搞攀附搞团结、不徇私情讲原则。这种实践启示我们,同志关系应当建立在共同理想的基础上——同志之间可以有工作分歧,但不能有私人恩怨;可以有能力差异,但不能有等级差别。当“同志”成为党内交往的第一称谓,党员干部才能摆脱“关系学”“厚黑学”的困扰,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放在为民服务中。正如焦裕禄同志所说:“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这种英雄气概,正是建立在清爽同志关系基础上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新集公司,“同志文化”的培育渗透在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公司党委多次提出,要“以称呼规范促作风转变”,引导党员在规定场合、井下一线、班组建设中自觉使用“同志”称谓,让平等意识转化为党建引领安全生产的动力,进一步激发1.8万名干部职工的凝聚力,推动企业在智能化矿山建设中取得突破。
风气之变与思想之正:以称呼革命撬动全面从严治党
从“同志”称呼的规范到党内关系的重塑,本质上是一场深刻的政治文化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党史学习教育……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就是不断清除党内政治灰尘、修复政治生态的过程。规范党内称呼看似小事,实则是撬动作风转变的有力杠杆——当党员干部在称呼上放下“官架子”,才能在行动上贴近群众;当党内关系摆脱“庸俗化”,政治生态才能实现“山清水秀”。
端正思想是规范称呼的根本前提。要通过理论学习,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同志”称呼承载的是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破坏党内称呼规范,本质上是对党的政治纪律的漠视。某省将“党内称呼规范”纳入党员干部培训必修课,通过党史案例教学,让学员理解“同志”二字背后的政治分量。这种思想教育应当常态化、制度化,使“互称同志”成为党员干部的行为自觉。同时,要健全监督机制,对那些热衷于“老板”“老大”等庸俗称呼的现象及时纠正,对借称呼搞人身依附、拉帮结派的行为严肃查处,让党内政治生活真正回归风清气正的本来面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同志”称呼的百余年变迁,我们更能体会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和精神力量。从“同志,你好”的简单问候中,看到的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政治本色;从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中,彰显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从清清爽爽的同志情谊中,凝聚的是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让我们以规范党内称呼为起点,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让“同志”这一光荣称谓,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作为肩负能源保供使命的国有企业,新集公司将继续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遵循,把“同志”称呼的规范使用作为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的纽带,在矿井深处、在发电机组旁、在新能源项目工地上,让“同志”的称呼成为攻坚克难的号角,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能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