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企业共发展|与光同行,与企共进

日期:2025-08-05 文章来源: 作者:丁讯 点击数:

去年7月,我第一次走进新集宾馆的大门,盛夏的阳光正穿过玻璃幕墙,在大堂地面织出一片晃动的光斑。我是全公司第一个报到的新员工,那时还不懂,这份与光的初遇,竟成了我和企业并肩成长的序章。

入职新能源管理公司的第一天,有些同期伙伴因为新能源赛道与预期的职业蓝图不太重合,陆续选择了转身离开。我却想着 “干一行就得钻一行”—— 新能源这片蓝海,未必不能种出属于自己的花。

去年下半年,所有新入职的大学生被集中到毛集专班,全力推进五矿一期、二期光伏项目和毛集九万光伏项目。领导征询大家意见时,我几乎是脱口而出:“我申请留在毛集专班!” 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参与前期工作的那几个月,我早对这两个项目攒了满心的牵挂,就盼着亲手把图纸上的线条,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景。领导只说了句 “可以,好好干”,那几个字落在心里,沉甸甸的全是信任,原来企业从不吝啬给年轻人机会,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让我攥紧了与企业共进退的决心。

成了毛集专班的一员,肩膀上的担子沉了些,心里的火苗却烧得更旺。五矿项目正加速生长:一期图纸在一次次研讨中磨得愈发精细,二期工程的桩机正轰鸣着往地下扎进坚实的根基。每次路过施工现场,望着场区里穿梭的身影,总会想起最初在会议室里,我们对着陌生的 EPC 合同、施工图纸犯怵的模样,那些在图纸上反复勾勒的线条,正顺着桩基的方向,在这片土地上一点点长出形状。

毛集九万光伏项目的推进,更让我摸到了新能源开发的复杂肌理。领导总说要 “在事上练”,常带着我跑毛集区政府、淮南市政府、凤台县供电局,一步步啃下手续办理的硬骨头。那些在各部门间往返的脚印,都成了我读懂 “新能源” 三个字的注脚。

项目攻坚的间隙,企业早为我们搭好了成长的快车道。去年秋天,我踩着这道 “梯子” 去上海中煤党校参加了电力交易员培训。课堂上,清华、华电的专家把新能源政策的风向拆解得明明白白;深夜的党校宾馆里,我和同事们围着电脑模拟交易,为一个百分点的价差争得脖子粗,谁都不肯松口,眼里都亮着股不服输的劲儿。直到捧回中级工证书的那一刻,我才咂摸出味儿来:个人技能的生长从不是单枪匹马,是企业铺的路、架的桥,让我们能站在行业的窗口,大口呼吸前沿的空气。

今年安全生产月,我既当参赛者又当记录者。知识竞赛备赛时,办公室成了 “自习室” 大家把规程条款编成顺口溜,在欢声笑语中筑牢安全防线;拍寄语视频时,当无人机飞遍五矿场区,镜头里同事们比出 “安全” 手势,眼里闪着责任的光。等剪辑好的视频在屏幕上亮起,那些平凡的面孔凑在一起,竟成了最动人的企业群像。

如今站在入职一周年的路口回头望,五矿项目的桩基正一寸寸往深里扎,毛集项目的前期手续也快画上句号。我慢慢懂了,“与企业共发展”从来不是句轻飘飘的话,它是图纸上越改越细的线条,是证书上越来越厚的资质,是每个清晨推开办公楼门时,心里那股挡不住的盼头和劲儿。

新能源的浪潮正拍打着堤岸往前涌,中煤新集这艘巨轮正扬起帆往深处行。我是浪里的一朵小浪花,愿跟着光往前奔,和这片土地上的坚守、创新站在一起,在企业的年轮上,刻下我们这代人的纹路。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