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部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支部书记则是激活这一末梢的“关键少数”。让支部书记亲自动笔撰写汇报材料,看似是文风的转变,实则是能力建设的“练兵场”。这一举措直指“纸上谈兵”的形式主义,倒逼支部书记在真抓实干中锤炼本领,在善待职工中凝聚合力,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省中涵养作风,为党委夯实基层基础、激发组织活力指明了清晰路径。
真抓实干是支部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支部书记履职的根本要求。近日,在保卫部党建工作例会上,党委书记就明确指出,汇报材料不是“闭门造车”的文字游戏,而是支部工作的“成绩单”与“解剖图”。当党支部书记必须亲手梳理工作脉络时,那些“差不多”“过得去”的敷衍便无处遁形,那些“踢皮球”“绕道走”的懈怠便难掩其瑕。唯有真正扑下身子抓落实——在任务攻坚中带头啃下“硬骨头”,在制度执行中打通“中梗阻”,在问题整改中钉好“钉子”,才能在汇报中言之有物、论之有据,推动支部书记从“材料写手”转变为“实干能手”,让“说干就干、干就干好”成为基层工作的鲜明底色,这也正好与当前公司党委“四个办好”工作要求不谋而合。
善待职工是支部工作的暖心线,也是检验支部书记群众工作能力的试金石。汇报材料里的“职工满意度”不是抽象数字,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关切与回应。党支部书记提笔写下“关爱职工”时,必须直面“职工诉求是否及时回应”“急难愁盼是否有效解决”等现实问题。是在高温天气里为一线职工备好凉茶,还是对困难职工的求助“推三阻四”?是在职工思想波动时主动谈心谈话,还是对矛盾纠纷“视而不见”?这些细节藏在汇报的字里行间,更印在职工的心里。党委也可把“职工评价”纳入支部书记考核核心指标,推动建立“职工诉求清单”“办实事清单”双台账,要求支部书记在汇报中具体说明为职工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未完成事项。通过这种“倒逼式”关怀,使党支部书记真正践行“以职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善待职工”从汇报中的承诺,转化为食堂里更可口的饭菜、宿舍里更舒适的环境、岗位上更公平的机会,让职工在党组织的温暖中增强归属感、激发奋斗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支部书记修身的基准线,更是作风建设的内在要求。汇报材料不仅是工作的复盘,更是思想的折射。当党支部书记写下“严格要求党员”时,是否先反问自己“是否做到了率先垂范”?要求职工“加班加点”,自己是否“按时下班”?批评党员“理论学习不深入”,自己是否“应付了事”?这种“反求诸己”的自省,正是汇报材料背后的“党性考题”。党委将把“自我革命”精神融入支部书记能力建设,通过开展“对照检视”专题培训,引导支部书记以“他人之心度己”“以己之心待人”:在分配任务时,多想想“如果是我会怎么干”;在制定制度时,多问问“这样是否公平合理”;在批评同志时,多斟酌“换种方式是否效果更好”。通过这种“将心比心”的修炼,推动支部书记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以自身的严作风、实举措赢得党员和群众的信任与支持,让“上行下效”的正能量在基层蔚然成风。
文风连着作风,笔尖照见初心。让支部书记亲写汇报材料,本质上是推动“形”与“神”的统一——既提升语言表达的精准性、逻辑性,更强化履职尽责的使命感、责任感。保卫部党委下一阶段将以这一举措为抓手,持续深化“写—查—改—干”的能力提升链条,让每一份汇报都成为真抓实干的“动员令”、善待职工的“承诺书”、严以律己的“自省书”,最终锻造出一支“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遇事能办”的支部书记队伍,让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