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盛夏的烈日如烈焰般炙烤着矿区的每一寸土地,地表温度直逼 40℃,热浪翻滚,仿佛要将一切融化。就在这样的酷暑中,有一群身着藏青色制服的身影,始终穿梭在矿区的各个角落。汗水浸透衣衫是他们的日常,皮肤被晒得黝黑是他们的勋章,他们就是板集煤矿保卫科的工作人员 —— 一群用责任与坚守,生动诠释着 “炎” 值担当的平安守护者。
烈日下的“活监控”,织密治安防范网。正午的矿区,地表温度已然突破 40℃,柏油路面蒸腾着扭曲的热浪,仿佛脚下的大地都在燃烧。门岗值班队员小胡的制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白色的盐渍在藏青色的布料上晕染开来,宛如一幅独特的地图。他攥着测温仪的手沁出细密的汗珠,指针稳稳指向 58℃—— 这是门岗道闸钢质大门的温度。“越是高温,越不能让设备‘中暑’。”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湿毛巾裹住手掌,小心翼翼地拧开道闸门主机机箱,瞬间,蒸腾的水汽模糊了他的护目镜。
入夏以来,利辛矿业保卫科门岗管理严格实施 “三查两核一登记” 标准流程,规范门岗管理。他们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车辆进矿,加强对车辆和物资的管理,实行严格的检查登记制度,严格落实物资出门证管理,将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坚决阻挡在矿区之外。7 月份,他们核查出入人员 9000 人次、车辆 1000 余辆次,成功拦截无资质人员 26 人、违规车辆 33 辆,物资出门证查验准确率达到 100%。同时,他们优化 “入场换牌 + 分段管控” 模式,针对矿区矸石发放、煤炭发运车多、地销煤路路窄线长的实际情况,采取 “入场换牌,分段管理” 的现场管理方式,在地销煤运输线路设置 5 个卡点,并配备智能道闸系统,日均管控运煤车辆 50 余辆次,从源头上有效控制了矿区财产流失及被盗事件的发生,为煤炭保供工作的稳步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高温中的“降火队”,筑牢消防安全墙。“夏季是火灾高发期,一点火星都可能引发大事故,丝毫不能马虎。” 外勤老李一边用力擦拭着额头上不断滚落的汗水,一边严肃地对一同巡查的队员强调。矿区内易燃物品众多,消防管理堪称 “保命工程”,容不得半点懈怠。
入夏以来,该科建立起 “日常巡查 + 专项整治 + 应急演练” 三维防控体系,定期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并不定期进行抽查。他们对人员密集场所、车间库房等重点区域的消防设施、电气设备以及消防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细致检查。7 月份,检查重点场所 7 次,成功整改消防设施过期、电气线路私拉乱接等隐患 31 处。此外,他们创新 “季节性防控” 模式,在用电高峰期开展 “三查” 行动(排查线路老化、超负荷用电、违章操作),组织宿舍区充电安全专项检查 6 次,收缴违规充电器 13 个,查处违章操作 4 起,不断推动矿区消防安全环境持续稳定向好。
热浪里的“引路人”,守护交通安全线。职工上下班驾车往返频繁,交通安全宣传显得至关重要。保卫科的交通宣传小队绞尽脑汁,想出了不少巧妙的办法:在矿区出入口设置交通安全宣传栏,定期更新触目惊心的事故案例;深入车间进行交通安全及夏季车辆使用注意事项宣传,利用区队班前会、食堂电视播放生动的交通安全短片,让矿工们在欢笑中深刻牢记安全准则。
队员小朱是个出了名的细心人,他发现高温天气里,不少矿工骑电动车上下班时都不愿意戴头盔。于是,他和同事们在矿区门口设立了 “爱心头盔站”,免费为大家提供头盔借用服务。“现在大家的安全意识提高多了,主动戴头盔的人越来越多。” 小朱看着眼前的景象,欣慰地说道。
针对货车盲区事故多发的问题,保卫科联合矿车队划定了 “货车安全通道”,在主干道岔路口安装电子测速提示设备,在转弯处安装凸面镜,并严格要求货车司机必须鸣笛示意。这些措施实施后,矿区交通事故发生率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60%,交通安全防线愈发牢固。
矛盾前的“和解剂”,架起心灵沟通桥。高温季节,人们稍一活动便浑身冒汗,心里也像塞了一团火,看什么都觉得不顺眼,一点小事就容易发脾气,难免会出现摩擦纠纷。而保卫科 “包片织网” 人员就像一剂 “和解剂”,总能在关键时刻及时化解各类矛盾。不久前,两名矿工因工作安排问题发生激烈争执,甚至动起了手。包片人员小吕接到消息后,立刻火速赶到现场。他先是让两人冷静下来,然后分别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再从工作大局和同事情谊的角度出发,苦口婆心地耐心劝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真诚沟通,两人终于握手言和,第二天便一同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7 月份以来,“包片织网” 人员成功调处矛盾纠纷 3 起,调解成功率达到 100%,有力地维护了矿区的和谐稳定。
从治安防范到消防管理,从交通宣传到矛盾调处,矿区保卫人员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平安之花,用执着的坚守诠释着责任担当。他们是烈日下最美的“炎” 值担当,更是矿区平安最坚实、最可靠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