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系列报道:阜阳矿业机电信息化办公室:创新驱动 精益赋能

日期:2025-06-18 文章来源:阜阳矿业 作者:孙权 点击数:

在当前煤炭市场低迷下行时期,阜阳矿业机电信息化办公室以 “创新驱动、精益管理” 为核心,聚焦成本管控优化、设备效能提升、技术创新突破、修旧利废等关键环节,全方位推进提质增效工作,为矿山生产注入强劲动能,探索出一条机电管理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强化成本管控,拧紧降本 “阀门”。成本控制是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机电信息化办公从采购、使用、维护等环节入手,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在采购环节,通过集中采购、战略采购等方式,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降低采购成本;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推行节能降耗措施,对高耗能设备进行节能改造,采用变频调速技术、高效电机等,年节约电费超百万元;在维护方面,加强备件管理,建立备件共享机制,减少备件库存积压,设备库备件库存周转率提高 32%,资金占用成本显著降低。此外,鼓励员工开展 “修旧利废” 活动,仅6月份的第一周,修复高防开关断路器,滚轮罐耳,低压防爆磁力起动器,复侧卸式装岩机用行走马达、油缸、三齿履带总成、钻车用履带总成、行走马达等损坏配件,共节约成本总计约27.5.4万元。正在恢复使用的原副井地面出矸系统3号栈桥1米皮带机全部采用整体拆除的副井地面出矸系统2号皮带机,仅此一项节约成本近6万元。

深挖设备潜能,提升运行质效。设备是矿山生产的 “心脏”,其运行效率直接关乎生产效益。机电信息化办公室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通过高压年度预防性实验、大数据分析、智能监测系统,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精准预判潜在故障,变 “被动维修” 为 “主动维护”。同时,优化设备配置,根据生产需求动态调整设备组合,提升设备协同作业能力,使设备综合利用率提高 12%,让每一台设备都能发挥最大效能。

管理升级,激活发展动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是推动提质增效的核心引擎。机电信息化办公室组建技术攻关小组,围绕生产中涉机电的痛点、难点问题开展科研攻关。利用朗坤管理系统,通过设备资产信息共享,实现设备从选型、计划、采购、验收、发放、使用、调剂、报废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做到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管控。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待修率的分析和评估,防止设备闲置,提高设备周转率。利用用电峰谷时段划分,深入分析井下水仓水位变化规律与电价波动情况,制定动态排水方案,在谷时段电价较低时,开启主排水泵全力排水,充分利用低价电优势;在峰时段电价较高时,利用井下水仓进行缓冲,减少或停止排水,在满足正常排水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电费成本。同时结合季节变化、天气情况以及生产作业需求,制定了工广照明灯开关时间精细化管理方案。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对照明灯的远程控制与自动调节,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光照强度和人员活动情况,自动开启或关闭照明灯,避免照明用电浪费。定期对照明用电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节能效果,不断优化照明管理方案,进一步降低照明用电成本。 同时,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发智能化矿山管理系统,推动机电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优化管理模式,激发团队活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机电信息化办公室以优化管理模式为突破口,依托《阜阳矿业优秀机电工专项考核激励方案》,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将提质增效指标纳入员工考核体系,建立 “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员工技能培训,通过 “师带徒”“技能比武”“岗位练兵” 等多种形式,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此外,推行扁平化管理,减少机电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让管理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确保各项提质增效措施能够快速落地见效。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