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报道|刘庄矿业综采三队党支部:以“六维驱动”构建煤矿综采队安全管理新格局

日期:2025-08-22 文章来源: 作者:刘国亮 点击数:

煤矿综采作为煤炭开采的核心环节,其作业环境具有“高风险、高负荷、高复杂”特征,顶板垮塌、瓦斯超限、设备故障等隐患时刻威胁着作业人员生命安全与生产秩序。安全管理绝非阶段性任务,而是贯穿生产全流程的系统工程。结合综采队“井下连续作业、多设备协同、多工种配合”的日常工作实际,需从“眼力、本领、意识、理念、机制、防线”六个维度发力,将“安全红线”转化为“管理常态”,以系统化举措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练就前瞻风险、细查隐患的“火眼金睛”,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

综采工作面的风险具有“隐蔽性、动态性”特点,日常割煤、移架、推溜过程中,顶板压力会实时变化,瓦斯浓度随通风条件波动,设备磨损会随开机时长累积。综采队作为直接与这些风险短兵相接的“先锋”,必须具备超前辨识风险、精准排查隐患的非凡“眼力”。这种眼力,源于对地质条件的深刻理解、对设备性能的了如指掌、对作业流程的烂熟于心。它要求管理者和技术骨干不能仅仅满足于“事后补救”,而要像一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善于“望闻问切”:望——观察工作面压力变化、设备运行状态、人员操作神情;闻——倾听设备异响、感知风流异常;问——勤于与员工交流,了解现场第一手信息;切——利用先进的监测监控系统,精准“把脉”地层深处的细微变化。通过每日的风险研判、专项排查与员工自查相结合,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让任何细微的征兆都无所遁形,只有让“风险看得见、隐患查得实”,才能从源头降低事故概率。

锤炼应急处突、化险为夷的“过硬本领”,让应急能力匹配风险等级

即便预防工作做得再充分,也无法绝对保证万无一失。因此,锤炼一支在危急关头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综采队伍至关重要。应急处突的本领,建立在科学的应急预案、完备的应急设施和常态化的实战演练之上。综采队必须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制定详细、具体、可操作的现场处置方案,确保每一名员工都清楚自己的职责、逃生路线和处置步骤。要定期开展高仿真度的应急演练,模拟瓦斯超限、突然涌水、顶板冒落等险情,让员工在模拟实战中提升心理素质、熟悉救援器材、锻炼协同能力。这种本领,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熟练操作,更是心理层面的冷静沉着,是在千钧一发之际能够果断决策、科学施救,将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的“定海神针”。

树牢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安全意识”,将安全思维融入操作细节

综采队作业强度大、重复性高,部分员工易产生“麻痹思想”,认为“每天都这么干,不会出问题”,进而简化操作流程、忽视安全规范——例如,移架时未确认周围人员位置、开机前未检查设备防护装置,这些“习惯性违章”正是事故的重要诱因。树牢安全意识,需从“思想引导+行为规范”双管齐下。

在思想引导上,需摒弃“单向灌输”的安全教育模式,采用“案例警示+情感触动”的方式。定期组织员工观看煤矿安全事故纪录片,分析“某矿综采队因未及时处理顶板隐患导致冒顶伤人”“某员工因违章操作被运输机链条拉伤”等真实案例,让员工直观感受事故对个人、家庭、企业的危害;开展“安全家书”分享活动,让员工家属通过视频、书信传递安全期盼,将“要我安全”转化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在行为规范上,需将“防患意识”融入日常操作。例如,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要求员工在开机前、移架前、过断层前,通过“手指设备关键部位、口述安全确认内容”的方式,强化安全注意力,避免“疏忽大意”;建立“安全行为积分制”,对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习惯性违章的员工进行约谈教育,引导员工形成“操作前想安全、操作中保安全”的行为习惯。

强化源头治理、过程严控的“管理理念”,用全流程管控堵住安全漏洞

综采队安全管理不是“单点发力”,而是从“设计、施工、验收”到“设备、人员、环境”的全链条管控。若仅关注“作业过程”,忽视“源头设计缺陷”“设备选型不当”等问题,安全管理终将“治标不治本”。

源头治理需聚焦“先天风险管控”。在综采工作面设计阶段,需组织技术、安全、综采队等多方力量,充分评估顶板条件、瓦斯赋存、地质构造等因素,避免“工作面布置在高瓦斯区域”“支架选型与顶板压力不匹配”等问题;在设备采购环节,需优先选择本质安全型设备,例如具有瓦斯超限自动停机功能的采煤机、防跑偏的皮带机,从设备根源降低风险。

过程严控需落实“全环节监督”。综采队日常作业中,需建立“岗位自查、班组互查、队部督查”三级管控机制:岗位员工负责自查本岗位操作规范与设备状态,例如刮板输送机司机检查链条松紧度、支架工检查液压管路有无泄漏;班组之间开展互查,例如检修班与生产班交接时,共同检查工作面安全条件,确认无隐患后再移交;队部管理人员每天下井督查,重点检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隐患整改进度”,确保“每个环节有人管、每个风险有人控”。

压实层层责任、人人尽责的“管理机制”,让安全责任贯穿组织末梢

安全责任必须是立体化、网格化的,不能出现“真空地带”。要压实从队长、班组长到每一名操作工人的“层层责任”,构建“人人有责、层层负责、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队长是区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全队的安全生产负总责;班组长是现场管理的核心,必须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现场;每一位员工则是自身安全的直接责任人,必须严格遵守规程,做好自保互保。要通过明确的责任书签订、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将安全责任与个人的荣誉、利益紧密挂钩,让“失职追责”成为常态,从而激发每一个岗位履行安全职责的内生动力,将责任链条拧紧扎牢,确保压力传导不留死角。

筑牢制度闭环、执行闭环、监督闭环的“安全防线”,让安全管理无死角

安全管理的“闭环”,是避免“制度空转、执行打折”的关键。若仅制定制度而不执行、仅执行而不监督,安全防线终将“形同虚设”。综采队需从“制度、执行、监督”三个环节发力,构建完整闭环。制度闭环:建立覆盖全面、科学严谨、与时俱进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并根据实践反馈不断修订完善,确保制度本身无漏洞;执行闭环:狠抓制度落实,通过强有力的领导、细致的培训、常态化的检查,确保每一项制度、每一条规程都能从纸上、墙上走到井下、落实到行动上,形成“制定-执行-反馈”的循环;监督闭环:建立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多重监督机制。队内管理人员日常巡查、班组间互查、上级部门专项督查以及员工举报奖励制度,共同构成严密的监督网络。对发现的任何违规行为和制度缺陷,必须追根溯源,严肃处理,并及时整改反馈,形成“检查-处理-改进”的闭环。

煤矿综采队的安全管理,没有“一劳永逸”的捷径,只有“久久为功”的坚持。“前瞻眼力”是前提,“处突本领”是关键,“安全意识”是基础,“管控理念”是核心,“责任机制”是保障,“闭环防线”是底线。这六个维度相互支撑、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综采队安全管理的“完整体系”。

安全不是喊出来的红线,而是管出来的常态——需通过全流程管控,让安全融入每个操作细节;是干出来的底气——需依靠员工过硬的技能与责任,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是守出来的安心——需通过层层压实责任、筑牢闭环防线,让员工在井下作业时“放心、安心”。唯有以“六维驱动”构建安全管理新格局,才能实现综采队“安全生产、高效作业”的目标,为煤矿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