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皖北大地,骄阳炙烤着大地,地面温度已突破40摄氏度。
16日上午11时30分,刘庄矿业调度室接到汇报:西区地面主供水管路突然发生爆裂,严重影响到地面生活用水和井下制冷系统供水。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供水抢修战,就此打响。
闻令而动,快速响应筑防线
“立即启动供水应急预案,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恢复供水!”漏水事故发生后,矿领导第一时间组织调度会议,安排抢修。并强调:“生活用水关系职工民生,井下制冷用水关乎生产安全,必须双线作战、同步保障。”
很快,一支由水电队、调度室、土建科组成的抢修队伍迅速集结,对照图纸在现场圈定范围:“根据水流方向和压力变化,漏点应该在主管道与分支管连接处,现在立刻组织开挖!”调度室迅速下达指令,同时启用应急蓄水池,维持最小生活用水及制冷机组基本运行;土建科调集挖掘机到现场进行施工;水电队快速将检修工具、材料准备到位,组织抢修。从决策到行动,整个响应过程不到20分钟,为抢修争取了宝贵时间。
14时,各生产区队中班的工人陆续到井口准备下井,却发现因停水无法携带饮用水。“井下作业体力消耗大,没水可不行!”党建工作科第一时间组织基层支部书记共同携手将仓库里储备的60多箱矿泉水迅速搬运到井口等候室。
“来,每人先领两瓶,不够再补!”将水转运到井口等候室,大家分工协作,有的拆箱分送,有的帮工人将水塞进作业包,汗水顺着他们额头流进眼睛,打湿了全身,没有一个人停下来休息。综掘十队工人杨师傅接过水时开心地说:“这矿泉水送得太及时了,解除了我们下井干活的后顾之忧!”冰凉的矿泉水递到手中,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让即将入井的工人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为一线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高温坚守,无惧泥水忙抢修
正午时分,地表温度已达42℃,柏油路面被晒得发烫。抢修人员身着厚重的工作服,配合挖掘机开挖检修基坑,扬起的尘土混着汗水黏在脸上,每个人的工作服都被水浸透,紧紧地贴在身上。
“这里的泥土经过水流浸泡,容易塌方,大家小心!”水电队朱师傅一边用铁铲清理基坑中的泥土,一边提醒着身边的年轻职工。他的安全帽下,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在下巴汇成水珠不停地往下滴。为了加快进度,检修队员们轮流上阵,没人喊累,没人退缩。当挖到1.5米深时,一股强劲的水流从基坑中往外喷射,溅得众人满身泥浆——漏水点终于找到了。
来不及清理身上的泥污,检修工李师傅立刻跳进开始积水的基坑。坑内空间狭小,温度比地面还要高出许多。他半蹲着身子,手持堵漏器和扳手在泥水中摸索着开始作业。污泥混合着流水不断喷涌到他的身上,炙热的阳光烤晒着他的后背,汗珠如雨水般从他额头滚落到坑中。
雨中冲锋,风雨无阻保民生
16时,正当抢修进入关键阶段,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毫无征兆地砸落下来。瞬间,倾盆大雨将整个矿区笼罩,检修基坑里很快积满了水。
水泵加速抽水,大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冒雨继续施工。
“雨太大了,先避一避吧!”现场指挥矿值班人员喊道。但正在操作的几名师傅都摆摆手:“现在停手,接口容易进沙子,堵漏效果不好,之前的活儿就白干了!”他们抹掉脸上的雨水,继续专注地安装堵漏器的紧固螺栓。雨水混着汗水顺着他们的脖颈往下流,工作服早已分不清是被雨水还是汗水浸湿的。
19时58分,随着最后一颗坚固螺栓装好,调度室发出通知:“主管路开始供水试压。”“无漏水现象,可以恢复供水。”经过认真检查,检修队员开心地向调度室报告。水流平稳地通过修复后的管路,沿着既定线路流向矿区各个角落。
夜幕降临,矿区恢复了往日的生机。食堂里飘出饭菜香,浴池中职工洗漱谈笑,井下工作面迎头温度逐渐下降。这场跨越高温与暴雨的抢修战,不仅展现了刘庄矿业广大职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更诠释了“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