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等10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纪录,奏响构建煤炭、煤电、新能源“三业协同”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冲锋号”;2024年,公司顺利实现“一利”稳定增长、“五率”持续优化任务目标,资产总额、利润总额等指标再创新高;2025年一季度,公司全力克服煤炭市场下行等诸多不利因素,实现营业收入29.09亿元、利润总额8.33亿元的好成绩。在煤炭行业深度调整、能源革命加速推进的背景下,这家扎根安徽的能源国企何以逆势而上?解码企业的宣传思想工作体系,答案逐渐清晰——当“出思想”的宣传部门与“谋发展”的主战场同频共振,思想力便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
思想领航:在“国之大者”中校准坐标
在公司党委的“四为四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体系中,“铸魂为根”占据核心位置。这里的“魂”,既是指引方向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企业改革发展的政治定力所在。过去一年,公司党委荣获8项国家级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案例,成为集团公司所属企业中的佼佼者,这充分证明了在伟大实践中能够产生思想、取得成果。2024年,公司党委以“六学联动”深化理论武装,通过及时跟进学、党课辅导学、交流研讨学、掌上阅读学、红色沉浸学、主题实践学,领导班子带头讲党课、编撰学习电子书、开设“新集评论”专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全员覆盖。思想引领的穿透力,直接转化为发展动能:2024年前三季度商品煤产量超预算23.38万吨,煤质同比提升243卡/克,发电量增加11.92亿度,创下“月产商品煤”“单日发电量”两项历史最高纪录,实现量质双升。
这种思想引领的穿透力,更体现在企业战略的每一步跨越。当国家提出“双碳”目标时,宣传部门迅速策划“三业协同”高质量发展专题报道,将煤炭清洁利用、煤电联营、新能源布局的战略蓝图具象化为职工看得懂的思维导图;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进时,宣传团队深入一线挖掘“板集电厂国优金奖”等案例,把服务国家战略的“大叙事”转化为职工可感知的“身边事”。通过“政治高度”与“基层温度”的融合,思想教育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职工心中“看得见的路标”。
创新突围:从“笔杆子”到“全媒体矩阵”
在“新集能源”APP后台,一组数据引人注目:从2025年4月25日试运行期间,推送报道297条,总阅读量超万次;全年发表外宣稿件突破1800篇,1800余篇长稿登上《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这些数字背后,是宣传部门从传统“纸媒思维”向全媒体传播的蜕变。
“准快新精融”五字诀道破创新密码:“准”在三级宣传网络覆盖机关至区队,确保信息触角直达末梢;“快”在重要新闻“不隔夜”,会议活动直播实现“现场采编、即时推送”;“新”在每日更新的可视化版面设计,将硬核政策转化为职工喜闻乐见的图文动画。更值得称道的是“融”的境界——依托融媒体管理中心,建立“一次采集、多元发布”机制,同一篇报道在网站、APP、短视频平台焕发不同形态的生命力。宣传部门全年制作“一图看懂”“划重点”等新媒体作品1000余篇,推出《尺戒》等微视频10多部,让政策解读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这种创新力在典型宣传中尤为凸显。当“全国技术能手曹学涛”的事迹登上“中国中煤”微信公众号头条时,宣传团队同步推出微纪录片、技能课堂直播、师徒对话专栏,让“工匠精神”从纸面跃入人心;当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蒋荷芝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时,实时跟进的图文直播和事迹展播在职工中引发强烈共鸣。思想传播的“破圈效应”,在这里转化为人才成长的“磁场效应”。
文化浸润:让“软实力”支撑“硬发展”
走进新集矿区,企业文化标识标语不再是简单的“上墙工程”,而是历时三年打造的“文化浸润工程”:从《我与新集故事》的全员参与,到“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暖心实践;从“道德讲堂”的常态化开展,到5名职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文明接力,思想工作始终与人性温度同向而行。
“五必清、六必访、七必谈”工作法的推行,更显深意。宣传人员不再是“坐在办公室写稿子”,而是带着问题走进车间班组:“两堂一舍”改造进展如何?井下制冷系统是否完善?疗休养政策落实到位吗?当“我为群众办实事”收集的800余条建议转化为完成职工文化生活设施修缮项目14项、“两堂一舍”设施更换项目19项,增加职工工作生活和福利待遇项目26项时,思想工作自然赢得了“人心红利”。
提高规律性认识,以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弘扬企业文化。面对煤炭市场波动,宣传部门没有回避矛盾,而是用“提质增效”专题报道展现企业应对挑战的决心。他们深入基层挖掘降本增效案例:板集电厂二期投用国际首台套电力虚拟DCS控制系统,盾构机作业线创下两淮地区小半径弯道施工进尺纪录,64项国家知识产权项目获表彰……这些鲜活的故事通过《煤海华章》《新锐评》等文化载体传播,让职工在“艰苦奋斗、改革创新、争创一流”的传统中凝聚共识。文化浸润的成果,最终沉淀为“遇到困难一起扛”的组织韧性。
启示录:思想力的“三重境界”
实践揭示了一个深刻逻辑:宣传部门“出思想”不是凌空虚蹈的概念创造,而是要在“三个转化”中实现价值跃升。
一是将政治判断力转化为发展推动力。 从“第一议题”学习到“三业协同”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落地,思想的穿透力始终瞄准“国之大者”与企业实际的结合点。2024年,公司开发储备新能源220万千瓦,板集电厂二期实现“双机双投”,以“企之所能”服务“国之所需”。
二是将文化凝聚力转化为改革执行力。 企业文化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融入安全生产、管理创新的具象实践。当《公司ESG报告》斩获“国新杯ESG金牛奖百强”、64项创新成果获国家认同时,文化的价值已转化为品牌竞争力。
三是将传播创新力转化为品牌竞争力。 融媒体作品成为企业软实力的“黄金名片”:“新集能源”APP覆盖全员,外宣稿件穿透主流媒体圈层,品牌故事通过央视新闻、《中国煤炭报》等多渠道传播,企业形象在“清朗”网络专项行动中得到进一步淬炼。
站在能源革命与国企改革的历史交汇点,探索实践证明:思想力从来不是改革的“旁观者”,而是发展的“动力源”。当思想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能源国企的转型升级便有了最坚实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