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读好书 好读书

日期:2025-04-24 文章来源: 作者:郭春龙 点击数:

为什么要读书?因为在我们的两脚到达不到的地方,读书可以;在我们的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未必让我们什么都知道,但至少能让我们知道“还有什么不知道”。

少年时读书,大多是老师布置的任务。每天早读课捧着课本,“汗滴禾下土”背了十遍,“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抄了五回。那时觉得书本像座玻璃城堡,看得见《孔融让梨》的插图,却摸不着字里行间的温度。读书是为了考试。考场作文需要引经据典,班会演讲要搬弄几句警句。背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时,以为月亮真的会结霜。直到某个秋夜,看见月光真的铺满了院子,才突然明白,诗句里藏着眼睛看不见的风景。就像《小王子》里说的:“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青年时读好书,像推开一扇未知的门。记得在图书馆的角落,偶然翻到一本旧书,开篇“我已经老了”四个字让人心里一震,那些曾以为遥远的孤独与挣扎,突然在字里活过来了。我们习惯性的在笔记本上抄录好句,像在沙滩上捡贝壳。后来才懂,好书如同淬火的刀刃,既映照内心也割伤自己。就像大学在图书馆读《红楼梦》,第三遍读到黛玉葬花,正好赶上校园里的樱花落。书中那句“质本洁来还洁去”,手里的花瓣和书中的文字突然重叠,分不清是黛玉在葬花,还是我在葬自己那些易碎的心情。好书就像老镜子,初看是别人的故事,多看几眼,却发现自己的欢喜、迷茫、不甘,都藏在那些泛黄的纸页里。

中年方知好读书,是把读书当作呼吸。翻开陶渊明的诗集,“孟夏草木长”的瞬间,窗外的藤蔓已攀着篱笆抽出新绿。小区楼下的长椅上,大爷总在读《三国演义》。他戴着老花镜读“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时,手指头还不停地在半空中比划出剑气。我渐渐懂得,读书是藏在日子里的小事,晨跑时想起“天生我材必有用”,脚步会更有力;加班后读《平凡的世界》,孙少平在煤矿灯下的坚持让人心头一热。忽然觉得,每个读书的人都是一条河,书是河里的星光,年轻时觉得星光遥远,年长后才发现,星光早已溶在自己的水流里,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原是同一件事的不同切面。像水在冬天结冰,春天化成溪流,夏日化作云朵再落回地面。世界读书日不过是人为的刻度,当读书变成生命的本能,每一天都是读书日。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