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峰近期行程密集,接连走访地勘、楚源、电力、新集救护队及阜阳矿业等十多个基层单位。梳理其行程,安全生产、成本管控、人才培养、装备升级是核心议题。然而,一个关键词在各处考察中被高频强调——“作风建设”,其分量在安全压力巨大的矿井现场、救护队尤为凸显。
这绝非偶然。当前,能源行业深刻变革,煤炭企业必须加速发展模式转型。以往依赖规模扩张与资源投入的老路渐行渐窄,同时,安全生产压力持续增大、职工期待日益提升、技术创新需求迫在眉睫。多重挑战之下,企业何以立身致远?
反复被提及的“作风”二字,为我们揭示了一条根本路径。其内涵已超越传统廉洁自律的范畴,日益成为驱动企业前行的内生动力。刘峰针对不同单位提出的具体要求,清晰映射出这一趋势的核心特征:
于新集救护队:强调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训词精神,将誓言融入行动。
于楚源公司:要求管理者务必“以身作则、遵规守纪”,发挥带头作用。
于阜阳矿业:倡导“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的责任担当,提升工作执行力。
这些要求看似强调纪律规范,实则传递更深层的价值内核:一种根植于心的责任感——视安全为生命线,对职工福祉满怀敬畏,超越被动应付的主动作为精神;一种事不避难、深入一线、靠前担当的意识——管理者需敏锐洞察问题,主动求解;一种真挚的为民情怀——切实关注职工“急难愁盼”,凝聚人心,增强归属感,构筑坚实依托。
这些具体而微的要求,共同指向一个鲜明的转型:作风建设的角色正经历深刻嬗变,从护航稳定与廉洁的“保障力”,升级为推动高效运转、激发内生活力与韧性的“核心驱动力”。这股力量如何赋能?
筑牢安全防线靠作风筑基。规章制度是骨架,而将安全意识内化为“时时放心不下”的高度自觉,才是构筑思想堤坝的基石。这份自觉能使矿工精雕细琢、让管理者审慎决策,最终令安全成为本能反应,铸就最坚固的防护屏障。
提升经营效益需作风挖潜。“过紧日子”的精髓,在于将精细化管理内化为全员行为习惯。只有作风引领下的主动成本意识渗透至各环节,“深耕责任田”才有保障。同样,楚源推动“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其底层驱动正是追求效率、敢于创新的作风力量,方能持续推动技术升级与流程优化。
凝聚团队人心以作风为纽带。将职工冷暖放在心上,用心化解“急难愁盼”,是赢得信任、凝聚共识、稳固团队的密码。无论是楚源稳住队伍、电力公司妥善安置员工,还是矿井提升职工“幸福感”,精髓皆在于以务实管理和真心关怀贴近人心,方能汇聚攻坚克难的合力。
保障高效执行凭作风托底。刘峰强调“有沟通才有生产力”、“强化协作”、“只为成功找方法”,其核心便是驱动高效执行的责任担当与协同作风。唯有此风浸润,决策部署才能从纸面走入实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从新集救护队在危难关头“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尖刀锋芒,到阜阳矿业在复杂环境中实现安全高效生产的严谨务实;从楚源公司持续提升服务品质的革新精神,到电力公司在关停挑战中平稳保障权益的稳妥担当——无不清晰印证,当优良作风深植企业肌理,便能催生实践成效。由此观之,作风建设的角色已然重塑——它从昔日维护行稳的“保障力”,跃升为驱动企业破浪前行的“核心驱动力”。这不仅是行为标尺,更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灯塔与力量源泉。锻造过硬作风,就是锻造企业面向未来的澎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