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推荐 > 正文

《中国煤炭工业》:下好先手棋 树立传统能源绿色转型标杆

日期:2025年05月19日 09:49 文章来源:宣教中心 作者:王伟 武周 点击数:

四月新集,春潮涌动。漫步在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各矿厂,处处一派实干奋进的景象:千米井下智能综采机采下滚滚乌金,商品煤产量完成一季度序时计划的106.3%:在高标准投产利辛发电2台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的同时,五个在建煤电及新能源项目加快推进,创新与创造活力持续迸发……

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能源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中煤新集公司作为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参与者与建设者,以敏锐的战略眼光和果敢的行动力,积极投身于绿色发展实践,在清洁煤炭生产、智慧电厂建设、光伏风能等新能源领域多点发力为传统能源产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清洁煤炭生产,从源头守护绿色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中煤新集公司积极把绿色转型要求深度融入发展全局,借助能源革命、产业升级、制度创新等一系列系统性变革,全力推动企业发展朝着全面绿色化、低碳化迈进。紧密融入国家“双碳”战略布局,践行责任促发展,持续擦亮绿色矿山“名片”。修订完善生态环保责任制、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逐步构建起操作有程序、过程有监控、目标有考核、责任追究明确的制度体系,让生态环保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持续强化生态源头治理,坚持“治源、抑尘、减污、增绿”齐头并进。采用先进智能化开采技术,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安装高效抑尘设备,对运输道路、生产区域进行定期洒水降尘,有效降低粉尘污染。加大污水处理设施投入和新技术运用,确保矿井水达标排放。积极开展矿区绿化工作,种植各类花草树木,打造生态绿色矿区。

“立足公司现有矿井生产,持续优化生产布局、生产系统和生产接续,稳步实施装备精准定向升级改造。不断在安全高效、科学生产、降本增效、绿色低碳上下功夫,持续提高管理效率、工作效率、投入产出效率。”这是2025年初,中煤新集公司在年度工作会议上对清洁能源生产提出的具体要求。

面对当下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中煤新集公司科学制定不同煤层配采计划,做到“厚薄”煤层与优劣煤层合理配采;采用煤炭独立运输和分时运输等方式,强化过程控制,从源头严控煤炭质量,确保清洁煤炭生产

坚持高效生产,紧紧围绕“精益采煤”工作主线,积极开展千米深井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借助先进的巷道围岩变形监测技术,提前精准掌握采面转换和开采情况,科学调整生产计划,合理确定煤柱宽度,充分释放产能。所属阜阳矿业111104工作面创新推行“回采阶梯式单价”市场化管理机制,根据当班不同产量、不同质量、不同区间,灵活调整工时单价标准。这一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商品煤回收率大幅提升。

强化科技创新,推进“智能采煤”,加大智能化矿山建设力度,让智能化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提升矿井安全发展质量。所属刘庄矿业因地制宜,积极采用新工艺,引进掘锚一体机全断面硬岩盾构机、5G巡检机器人等新设备,建成“运行一大脑、矿区一张网、数据一片云、资源一视图、生产一平台”的整体布局,形成了智能化矿山保障体系,实现了对矿井生产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水平。2025年一季度,商品煤产量、掘进进尺、煤质等均超额完成计划目标

打造智慧电厂,科技赋能绿色高效

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的背景下,中煤新集公司煤电机组适应从主力电源向支撑性调节性电源转变。主动转变思想,以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为核心,以价值创造为导向,以分期推进为路径,通过智慧化升级、创造性实践,走出了一条“智慧”发展之路。

中煤新集公司电力项目以数字孪生、智慧感知检测、大数据分析为基础,运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智能传感与执行,智能控制与优化、智能管理与决策等技术,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智能操作票、巡点检等系统,为日常运行维护和各级检修提供电脑端、手机端、平板端全方位智慧化管理支撑、形成了具有新集特色的智能发电运行控制管理模式,实现了更加安全、高效、低耗、灵活清洁的生产目标。

“利辛发电以332万千瓦的装机规模成为安徽省本地消纳的最大火电企业,也成了中国中煤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和‘煤电一体化’示范基地,有力推进了中国中煤‘两个联营’模式、构建‘两个对冲’机制落地见效。”中煤新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志根在利辛发电二期投产仪式上说道。

走进利辛发电厂区,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作为中煤新集煤电业务的重要一环,利辛发电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智慧电厂的建设成果斐然。利辛发电是国家第一批煤电联营推进项目,原有一期项目两台100万千瓦机组在役,2024年9月30日,二期扩建2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转入商业运行。利辛发电4台机组电力保供能力突出,每年可消耗煤炭710余万吨,年发电量160亿千瓦时,实现煤炭就地清洁转化、综合利用,这对于缓解安徽省内电力缺口,保障皖北地区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创新发展方面,利辛发电二期项目创造了“五个首次”:首次提出并建设煤电生产云和厂级云的两级云平台;首次将DCS闭环控制、数字孪生、自寻优控制部署在生产云;首次建立数字孪生系统并直接应用到生产闭环控制;首次提出并部署5G-A+云平台控制技术应用电力系统;依托项目建设开展专项科技攻关,虚拟DCS控制系统应用于两台机组并顺利通过试运行,为国际首例。

目前,中煤新集公司正稳步推进上饶发电、滁州发电、六安能源3座电厂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煤电项目技术和资源优势,推进煤电与新能源深度融合,加快实现煤电与新能源集约一体化管理,不断提升新能源产业发展能力。预计到2026年,煤电与新能源在运控股总装机规模将突破1000万千瓦。

聚焦新能源,开辟绿色发展新赛道

“并网发电了!”在中煤新集公司园区5号办公楼顶随着一阵欢呼声,2855片单晶硅组件与景观风机交相辉映,构建起“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清洁矩阵。中煤新集公司第一度“绿”电已完成发电并开始向外输送,智慧、绿色、低碳的“碳中和”创新园区和“零碳”示范园区雏形初现。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委第二次会议上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新时代我国电力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也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目标方向。

中煤新集公司加快推进新能源项目落地见效,利用煤电和新能源联营优势,依托滁州发电、利辛发电、六安能源以及其周边资源,积极谋划建设“源网荷储”体化能源基地。围绕六安能源及其配套新能源项目,计划建设虚拟电厂,增加分布式电源总体经济价值。探索实施六安区域“风光水火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中煤新集公司电力板块市场竞争力。目前,安徽省利辛县南部一期10万千瓦风电项目顺利开工;原新集五矿分布式光伏项目进入施工收尾阶段。

然而,由于新能源产业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开拓新能源项目面临争取资源和保证盈利能力的双重挑战。

从0到1的变化,最难的是整体环节的全面熟悉和优化。虽然新能源已在国内发展有20多年,技术较为成熟。但是要快速掌握、高效地推进,这就要求全体人员边学习边钻研边提升。为激发开拓新项目的积极性,中煤新集公司适时出台了新能源项目专项奖励办法,推出正向激励举措,鼓励全员参与。同时,根据中国中煤要求,制定《中煤新集公司新能源产业管理办法》,在人员、资金、工作流程等方面给予保障,全面消除前进道路上的难关与堵点。

在能源产业逐“绿”前行的征程中,中煤新集公司不断创新发展,实现提质增效和绿色低碳转型。未来,中煤新集公司将继续以创新为动力,以绿色为底色,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构建煤炭、煤电、新能源“三业协同”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书写更加辉煌的绿色发展篇章,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原载于《中国煤炭工业》杂志,2025年第5期。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