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如何在风浪中稳住航向?如何在竞争红海中开辟新航道?答案或许就藏在“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中。近日召开的月度成本管控专题分析会,不仅是一场常规的阶段性总结,更是一次刀刃向内的思想动员。会议提出的“过紧日子”思维,既是应对当前挑战的务实之举,更是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这种思维不是被动收缩的“守势”,而是主动变革的“攻势”;不是权宜之计的“减法”,而是内涵式发展的“乘法”。当“紧日子”成为全员共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便有了更深厚的根基。
“紧日子”思维是破局突围的战略清醒
当前,煤炭电力行业面临供需格局调整、能源结构转型、成本压力攀升等多重挑战。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倒逼企业必须从“确定性”入手,而成本管控正是最确定的内功修炼。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志根强调“以‘过紧日子’的思想统领成本管控全过程”,这既是应对短期压力的战术要求,更是着眼长远发展的战略清醒。
“紧日子”思维的本质,在于将资源效率提升到战略高度。它不是简单地压缩开支,而是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正如会议要求“精准把握政策导向,确保费用使用效能最大化”,这需要企业从粗放式管理转向精准施策,从“撒胡椒面”转向“滴灌式投入”。当每一分钱都能花在刀刃上,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自然水涨船高。更深层次看,“紧日子”思维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突破——告别“铺摊子、上规模”的路径依赖,转向“提质量、挖潜力”的内涵式增长。这种思维的转变,是企业从“量变”到“质变”跃升的关键一步。
构建长效机制是成本管控的“硬核支撑”
降本增效若仅停留在口号上,难免沦为“一阵风”;唯有形成长效机制,才能让“紧日子”思维真正落地生根。会议提出的“政策宣讲-目标分解-责任落实”闭环管理体系,正是将成本管控从“运动式”推进转向制度化运行的创新实践。这一机制的核心,在于将责任链条贯穿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让“千斤重担众人挑”成为常态。
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突破两个瓶颈:一是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横向协同。成本管控涉及生产、技术、财务等多个领域,只有打通“信息孤岛”,才能形成合力。例如,“一优三减”工程的深化,需要技术部门与生产一线无缝对接,财务部门与市场前端动态联动。二是激发基层活力,推动全员参与。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孙凯提出“培育全员节俭、全岗创效的价值创造文化”,其深意在于让每个员工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当一线职工主动提出修旧利废方案,当管理人员自发优化生产设计,成本管控才能真正成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自觉行动。
对标先进是管理升级的“关键一跃”
在成本管控的赛道上,闭门造车难有突破,唯有对标先进才能打开视野、找准差距。会议要求“打造精益管理新标杆”,这不仅是对管理水平的自我加压,更是对行业标杆的主动追赶。对标的过程,本质上是打破惯性思维、拥抱变革的过程。
对标先进需要“刀刃向内”的勇气。例如,在技术工艺优化领域,企业需敢于摒弃“能用就行”的保守心态,引入智能化、数字化手段提升效率;在设备管理方面,需从“以换代修”转向“修旧利废”,挖掘存量资源潜力。同时,对标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结合自身实际的创新转化。例如,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如何动态调整采掘方案?这既需要借鉴行业成熟经验,更需基层单位立足实际探索创新路径。唯有将外部经验与内部实践深度融合,才能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
主动担当是穿透落实的“最强保障”
任何战略的落地,最终依赖人的执行。会议反复强调“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担当的思维转变”,直指成本管控的痛点——若管理者缺乏担当精神,再完善的制度也可能流于形式。主动担当的核心,在于打破“等靠要”的惰性思维,构建“源头管控-过程监督-精准施策”的全链条责任体系。
主动担当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在顶层设计上敢于“破旧立新”。例如,建立闲置物资盘活机制,既需要打破部门利益藩篱,更需顶层推动资源整合;二是在执行过程中强化“过程监督”。成本管控不是“秋后算账”,而是动态跟踪、及时纠偏,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隐患;三是在基层实践中鼓励“微创新”。例如,扩大自主检修范围、优化煤炭仓储管理,这些看似细微的改进,实则是成本管控的“毛细血管”。当每个环节都有人主动作为,降本增效才能真正穿透到“最后一公里”。
从“紧日子”到“好日子”的辩证法
“紧日子”与“好日子”看似对立,实则统一。今天的“紧”,是为了明天的“松”;局部的“紧”,是为了整体的“优”。成本管控的终极目标,不是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而是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当“紧日子思维”内化为全员行动,当长效机制成为管理常态,当对标先进催生创新活力,当主动担当凝聚攻坚合力,企业便能将成本压力转化为转型动力,在行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当前,能源行业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我们唯有以“紧日子思维”破局,以刀刃向内的勇气革新,方能锻造出抵御风浪的硬核竞争力。这场成本管控的攻坚战,既是对管理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发展智慧的淬炼。当全员上下同心同向、同频共振,今天的“紧日子”终将铺就通向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