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淮南这片热土上,新集公司的升旗台前,鲜艳的五星红旗已飘扬了整整36年。这一抹红色早已融入新集人的血脉,成为镌刻在基因中的精神图腾。这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一代代建设者对党和国家的深情告白——用36年的坚持诠释信仰的厚重,以风雨无阻的守护书写工业文明的浪漫诗篇。
荒滩上的旗帜:创业史中的家国基因
1989年的寒冬,当刘明善等老一辈新集人踏上凤台县西部荒滩时,他们用咸菜果腹、以草棚为家,却始终将一面国旗插在工地最高处。这面旗帜见证了“六年半建成现代化矿区”的奇迹:没有机械化设备,就用肩挑手扛;缺乏技术人才,便昼夜钻研创新。正如大庆精神中“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豪迈,新集人将“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的矿风与国旗的尊严紧紧相系。每日清晨的升旗仪式,成为唤醒建设激情的号角——工人们凝视着国旗在晨曦中舒展,仿佛看到国家能源事业的未来图景。这种仪式感,让“创一流,争第一,勤奋、节俭,多奉献”的企业精神与“为国争光”的使命悄然同频。
钢铁脊梁的传承:改革浪潮中的忠诚底色
进入21世纪,当新集能源在2007年登陆资本市场(股票代码:601918.SH),成为全国煤炭板块首家整体上市企业时,升旗仪式的内涵愈发深邃。2016年划归中国中煤管理后,公司党委创新构建“四为四主”宣传思想文化体系,将升旗仪式纳入“铸魂为根、赋能为基”的核心载体。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的攻坚期,每周一的升旗台成为思想淬炼的熔炉:党员干部在此重温入党誓词,青年职工在此聆听前辈们创业的艰辛历程,老一辈矿工们艰苦奋斗、忠诚担当的精神在新一代职工心中生根发芽。鲜艳的五星红旗不仅是国家的象征,更是新集人忠诚于党、忠诚于事业的生动写照。在每一次升旗仪式中,职工们不仅感受到了国旗的庄严与神圣,更深刻体会到了作为能源人的责任与使命。
仪式背后的精神密码:浪漫主义的工业表达
新集人对升旗仪式的坚守,蕴含着深邃的文化自觉。他们深知,国旗不仅是国家象征,更是连接个体价值与时代使命的精神纽带。当板集电厂百万千瓦机组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时,当矿井智能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时,新集人站在升旗台前,心中涌动的不仅是对过往成就的自豪,更是对未来征程的豪情。这面旗帜,激励着他们不断攀登能源科技的高峰,以智能化、绿色化的创新实践,书写着新时代工业文明的壮丽篇章。每一次升旗,都是对“艰苦奋斗、忠诚担当”精神的再次宣誓,都是对“为国争光、为国奉献”使命的深刻铭记。在新集人的心中,这抹红色早已超越了时间的限制,成为永恒的信仰与浪漫,引领着他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向着更高的目标奋勇前行。
这种将企业成就与国家荣誉相融合的叙事方式,让硬核的煤炭采掘业透露出诗意的浪漫。正如老矿工所言:“看着国旗升起,就像看到地心深处的乌金化作了万家灯火。”——这种朴素的联想,恰是产业工人对“能源报国”最生动的诠释。
向未来的誓言:新征程上的红色航标
站在“三业协同”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新起点上,新集公司的升旗仪式被赋予更多时代内涵。在新能源光伏板阵列旁,在智慧矿山调度中心楼顶,国旗飘扬的场域不断拓展;未来,我们将通过融媒体平台,升旗实况可同步传递到百里之外的电力保供一线。2024年公司党委深化“六学联动”机制,将升旗仪式与主题教育相结合,让爱党爱国的基因赋能作风建设,点燃全体感情的干事创业激情。
36年,13000余次升旗,新集人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着“忠诚”的分量。从荒滩上的创业小队,到拥有450亿元资产的国家能源支柱企业,变的是时代场景,不变的是那份融入骨血的赤子之心。这面始终如一的国旗,既见证着中国煤炭工业的沧桑巨变,更昭示着: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新集人将以永远在路上的姿态,继续书写属于中国产业工人的信仰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