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推荐 > 正文

“两山”画卷丨刘庄矿业:绿水青山映矿山

日期:2025年08月15日 14:52 文章来源: 作者:苏多云 点击数:

——刘庄矿业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矿井绿色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刘庄矿业中央区大景)对比时间2005年11月与2025年8月

(刘庄矿业东区联建楼)对比时间2006年5月对比2025年8月

(刘庄矿业中央区升旗广场)对比时间2005年12月对比2025年8月

(刘庄矿业矸石山)对比时间2010年5月对比2025年8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科学揭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

刘庄矿业作为国有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始终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根本遵循,将82平方公里井田作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的主战场,致力于探索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努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今非昔比的嬗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根本大计”的战略高度。无人机飞掠矿区上空,映入眼帘的早已不是传统印象中灰蒙蒙的矸石山和弥漫的煤尘,取而代之的是桃花灼灼、竹林掩映、绿树成荫等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曾经的“灰地”蜕变为职工休憩的湿地公园,昔日的矸石山已转变为矿区的“后花园”。多年来,累计近30万平方米的绿色覆盖,是刘庄矿业党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体现,更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安徽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集团公司党委和新集公司党委坚强领导下,将生态治理深度融入矿井发展血脉的实践成果。

构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生态治理并非权宜之计,而是关乎企业永续发展的重大政治任务和系统工程。矿井开采虽有年限,但生态责任却永续绵延。为此,刘庄矿业党委强化顶层设计,将制度建设作为长远之基。

编制矿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必须算清环保的“政治账、长远账、整体账”,将环保指标与安全生产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让“环保红线”成为人人敬畏、不可逾越的底线;修订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等7项核心制度,构建起“党委牵头、分级负责、全员参与”的严密责任网络。这一体系不仅是管理体系,更是政治担当的体现。企业坚持投入保障,在2024年缴纳税费12.22亿元同时,专项投入3.2亿元用于沉陷区治理,彰显了央企“为国尽责、为民造福”的政治本色。

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强调的“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刘庄矿业党委的每一项关乎企业发展工作安排,都以此为准则,从矿井开采优化方案到十年回采及村庄搬迁计划,生态考量始终前置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列。

铸就绿色矿山的坚实之体

生态面貌的改观,离不开重大项目的有力支撑。刘庄矿业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投入,以系统性工程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在矸石架头、堆放场、运输通道等源头全面配置喷淋设施;洒水车高频作业,实现湿法抑尘全覆盖;运矸车辆严格密闭覆盖;对未转运矸石全面覆盖绿色防尘网;并实施定岗定点巡查机制,彻底根治了扬尘的顽疾。

投资7986万元(2020年)建成全封闭煤棚,如同为矿区戴上“环保帽”,显著减少煤尘扩散。投资280万元(2021年)完成东区砂石料场封闭工程,从源头上遏制了砂石堆存扬尘;投资514万元(2018年)完成东区燃煤锅炉升级为3台10t/h燃气锅炉,2019年投运后,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排放大幅下降,助力“蓝天白云成为矿区常态”;煤矸石变废为宝,实现100%利用,用于道路修补、沉陷区回填等;在矸石市场滞销期间,2023年精细化管理装运回填矸石约10万立方米,2024年增至约40万立方米,既缓解了环保压力,又服务于复垦治理;投入37万元按最新国家标准(GB18597-2023)完成危废库房改造,严格分区贮存废旧油桶、废电池等;建立完善的危废管理制度,委托具备专业资质的单位安全处置,杜绝二次污染。

1次获得全国煤炭工业文明煤矿荣誉,7次获得淮南市文明单位荣誉,印证着刘庄矿业党委关于绿色矿山建设从不只是口号,更是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中下足的实在功夫。现今,矿党委已彻底颠覆过去传统煤矿给人的直观“脏、乱、差”形象,取而代之的是鸟语花香、人杰地灵。

构建循环共生的和谐之链

刘庄矿业党委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生态治理是系统工程,必须引入全生命周期治理和循环经济理念,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

积极履行治理主体责任。持续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基金,实施道路回填、农电线路改造、排涝水系清淤、土地平整、加装临水路护栏等多项工程,并编制《煤矸石回填塌陷区路基环境评价报告》及《生态修复方案》,取得环评批复,科学指导生态修复与耕地复垦;强化废水“减量化、资源化”。坚持“滴水不漏”原则,工业废水连续多年100%收集处理达标。通过优化矿井水、生活污水处理及回用设施,最大限度提升回用率,减少新鲜水取用量和废水外排量;将固体废物管理纳入循环链条,综合利用率的提升不仅减轻环境压力,更是节约资源的直接体现。

刘庄矿业积极破解发展问题,规划投资4000万元建设矸石封闭大棚,并完成项目建议书等前期工作,向更高效、更环保的生产方式迈进。

共绘企地和谐的未来之图

刘庄矿业党委清醒认识到,矿山生态治理不仅是企业责任,更涉及沉陷区民生福祉和地方协调发展,必须构建企地协同治理新格局。

将沉陷区村庄搬迁作为头等民生大事。克服工作面频繁调整、安置用地指标紧缺、安置滞后叠加等困难,投入巨资,协调地方政府强力推动。2023年底开工建设8个安置区,总面积1666亩;2024年完成江口镇六个自然庄征地协议签订及古城镇小韩庄补偿协议签订,2025年上半年完成六个自然庄1059户(3348人)一榜公示,有序推进后续工作。

汛期坚持每周两次与地方政府联合巡查塌陷区危房,建立台账,督促搬迁拆除,2023年拆除危房21户,严防安全事故,筑牢安全底线。

统筹兼顾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清洁高效生产中,刘庄矿业党委同样以扎实的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基本功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绿色发展答卷。

2025年上半年,矿建成了6个“掘、支、运、安”一体化的快速掘进作业线,成功应用了中国中煤首条盾构作业线(直径6.03m)。总进尺较年度计划和同期分别增加8.3%和18.1%,综掘工效提高8%,实现综掘单日进尺最高突破18排和月进438m、盾构机月进350m的优异成绩;在煤炭市场下行压力下,通过创新“无坑木回撤工艺”,2025年,仅150502回撤工作面就节约木料4859根,减少打运324车,节约成本132.6万元。全年6个回撤工作面推行该技术后,预计可节约成本近千万元,节支降耗成效明显。

在成本降低、工效提升的背后,是刘庄矿业党委全面、深入地推动矿井产业向更加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型的必然结果,更是在2024年12月获得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颁发的“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荣誉。

绿色发展之路永续向前

回顾刘庄矿业的生态治理之路,从扬尘治理的精准施策到固废危废的规范处置,从废水的“滴水不漏”到沉陷区的系统修复,从被动治理到主动融入长远规划,每一步都凝结着新集人的汗水、智慧和担当。这不仅体现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自觉,更彰显了国有能源企业高度的政治站位与历史主动精神。

未来,刘庄矿业党委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一重要论断,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积极践行安全、绿色、清洁、高效的核心价值观,深化全生命周期治理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努力探索能源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新路径,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企业绿色发展的最强动能和最亮底色,为建设美丽中国、集团公司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美丽新集贡献坚实的绿色力量!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