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的上饶,热浪如潮水般汹涌,午后的气温飙升超过35℃,地面散发着灼人的热气,连风都带着一股焦灼的温度。在上饶发电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高耸的烟囱与错落的设备框架构成了繁忙的图景,那些身着蓝色工装的身影,在烈日与设备间穿梭,为这座即将运转的火力发电厂挥洒着汗水,诠释着高温下的“炎”值担当。此时的电厂还处于基建期,各项排查工作正为后续的顺利投产筑牢根基。
晨曦微露,细检“毫厘”筑根基
上午八点,二次回路的接线核查工作正在紧张进行,这项工作被同事们称为“在发丝上绣花”,数千根电缆如同缠绕的丝线,每一根的编号、走向、端子连接都不能有丝毫偏差。电气二次张丽慧每天抱着沉甸甸的图纸,在闷热的继保室里逐点核对,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端子排,只是用手背随意一抹,继续专注地核对每一个接点,用辛勤彰显“炎”值担当。
保护装置的参数整定,考验的是“毫厘之间的精准”。电气二次专工赵淑华对每一组定值都坚持“三算三校”,对照设计值算、依据规程算、模拟工况算,再自己校、同事互校、厂家复核。有次发现某保护的跳闸时间参数比标准值快了0.02 秒,虽然在允许范围内,但他连夜翻查设备手册,确认是不同版本软件的默认值差异。“二次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不能留任何隐性风险。” 他反复与厂家技术人员沟通,最终将参数调整至最优值,用严谨体现“炎”值担当。
日中灼灼,深查“隐患”护周全
上午十点,热控班的小伙正现场排查高温管道与电缆桥架的距离。这里的管道虽尚未通入蒸汽,但经过烈日暴晒,热浪滚滚。俞黎明娴熟地用手比划测量“规范要求至少保持50厘米距离,低于这个数,将来管道投用后,电缆绝缘层容易被长期烘烤老化。”他说话时,额前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落在滚烫的地面上瞬间蒸发,“你看这处,桥架离蒸汽管道才25厘米,必须通知尽快整改。”他们沿着管道一路排查,每发现一处不达标就立刻拍照并标记详情,汗水浸透的工装被热气蒸得冒白烟,却丝毫不敢加快速度,生怕漏过任何一处隐患,用行动书写着“炎”值担当。
上午十一点,会议室内的空调努力地运转着,却依然挡不住室外传来的热气,定值核查小组正在进行一场紧张的“脑力比拼”。保护定值的每一个数字都至关重要,哪怕是微小的偏差,都可能给设备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彭铭戬双眼紧盯着电脑屏幕,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参数数据如同繁星,他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着,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与时间赛跑。突然,他停了下来,眉头紧锁,眼神锐利地定格在某一行数据上,仿佛发现了猎物的雄鹰。“这个设备保护的动作数据有问题,得重新找厂家核实。”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定值必须仔细核查再核查,” 他喃喃自语,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这可不是小事,一点差错都可能让之前的努力白费,还会给将来的设备运行埋下巨大隐患。”他一遍遍叮嘱调试人员会后找厂家确认,耐心地沟通着每个数据的疑点,用专注诠释“炎”值担当。
骄阳西斜,精校“方寸”盼启航
下午四点,骄阳似火,而汽机房17米平台上的热度,早已盖过了室外的高温。这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每个人都专注地投身于汽轮机三缸就位的准备工作中,动作有条不紊,眼神里满是对接下来关键步骤的期待。汽机专业的工程师们对这次落缸工作有着近乎苛刻的精益求精——“这个重达百吨的大家伙,安装精度必须控制在0.02毫米之内,比一根头发丝还要纤细的偏差都可能影响全局。”闫博诚一边嘱咐,一边用手比划着那 0.02毫米的微小差距,生怕出现一丝一毫的失误。每当调整接近尾声,工程师们便会立刻迎上,对每一个测点进行细致入微的校核检查,确保设备的测量精度分毫不差。额头上渗出的细密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滚烫的汽缸壁上,瞬间就被“吞噬”得无影无踪,但他们的目光始终紧锁着仪器上的数值,手上的动作一丝不苟,仿佛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品,容不得半点马虎,只为确保万无一失,用勤勉书写“炎”值担当。
这些与高温和时间赛跑的电力人,或许没有机会站在聚光灯下,但他们心里清楚,当机组发出第一声运转的轰鸣,当电流融入电网的那一刻,在额头汇成溪流又砸向设备的汗珠、被汗水浸透得发皱的工装、因熬夜而布满血丝的眼睛,都成为了最值得骄傲的勋章。在火电厂建设的道路上,他们用专业和坚守诠释着责任,让每一个奋斗的时刻,都闪耀着平凡而伟大的光彩。